近日,西寧市政務服務大廳迎來一批特殊的新“員工”。十五名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和普通市民組成的“政務服務體驗官”手持聘書正式上崗。這份聘書,表面是監督職責的委任,實則蘊含著政府治理邏輯的根本轉向:管理者正從高臺走下,不斷融入辦事群眾的隊伍。
過往優化政務服務的努力,多依賴內部檢查或自上而下的流程梳理。這些做法固然重要,卻常陷入自我審視的盲區,難以觸及群眾深鎖眉頭的真實痛點。西寧的創新,在于將評判權鄭重交予服務的真正使用者。體驗官以普通市民身份在線取號填表,以企業代表身份辦理施工備案,以社區工作者視角協助長者操作智能終端。正是這種沉浸式的角色代入,讓管理者真切感知了報表數據無法呈現的系統梗阻與流程痼疾。
發現問題僅是起點,有效解決問題才能彰顯制度的生命力。為確保監督實效,西寧市相關部門將建立“問題—整改—反饋”閉環工作機制,定期公開整改成效,確保意見件件有回應,凝聚合力共同打造“西寧店小二”營商環境服務招牌。制度的公信力,正是在問題受理、整改落實、結果反饋的完整鏈條中得以確立。
體驗官制度的意義,遠非優化幾個具體辦事環節所能涵蓋。企業代表目睹負責人現場解難紓困,普通市民掃碼評價后迅速收到整改反饋,政府的誠意由此轉化為可觸摸的信任紐帶。權力的單向運行模式,在此被悄然改寫。尤為關鍵的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紀檢監察、作風巡查以及企業負責人、群眾代表等多元主體并肩參與治理的格局,清晰地宣告群眾正從服務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規則的主動“共謀者”。
當體驗官手持記錄本,細致丈量辦事流程中的每一處卡頓與等待,他們度量的不僅是時間的損耗,更是橫亙于政府與市民之間那道無形信任溝壑的深度。將“用戶思維”深植于制度設計的根基,讓“挑刺者”的角色常態化運作,這比任何技術升級或響亮口號,更能詮釋新時代政務服務的核心價值與靈魂溫度。
政務革新之路,始于俯身傾聽的勇氣,成于解決問題的機制,終于信任之橋的構建。當管理者不再固守高臺,而是躬身入局,與群眾并肩同行,公共服務的航向才能真正校準至民心所向的彼岸。這份聘書,既是邀請函,也是宣言書,它宣告著一個更開放、更共治的治理新時代正在開啟。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