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澳門青少年:我和青海有個約定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郭 靚 劉娟娟
發布時間:2025-07-26 07:06:30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青海太美了,像藍色夢境一樣。”

  “青海的美食很好吃,人也熱情好客。”

  “我以后一定要再來青海!”

  ……

  7月15日至22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的2025青海研學團走進大美青海。來自澳門11所學校的20余名青少年通過實地探訪、歷史尋根、文化熏陶、青春對話等形式,開啟為期8天的沉浸式愛國主義教育研學之旅,深度體驗青海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

  澳門青少年走出校園,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解鎖暑期新姿態,在行讀青海中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在體驗大美中厚植情懷、收獲成長。以青春之名,共赴山海之約。

澳門青少年展示自己描繪的普氏原羚。郭靚 攝

  “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衛士”

  初次研學青海的澳門青少年領略青海的生態畫卷,是從青海“頂流”——雪豹和它的朋友們開始的……

  7月17日,同學們來到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園內有雪豹、荒漠貓、兔猻等網紅動物,吸睛力滿分。這里集動物觀賞、科普教育、生態保護于一體,是同學們親近自然、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好去處。

  工作人員以豐富的專業知識繪聲繪色地為同學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野生動物保護課”,詳細介紹了園內野生動物救助的珍貴瞬間與背后故事,增強了同學們對野生動物的熱愛與保護意識。

  有趣的是研學結束,同學們的背包上都多了一個可愛的雪豹掛件,足以見得大家對高原萌物的喜愛。

  “來青海前,我特意看了《西野》這部紀錄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雪豹‘凌志’被救助后放歸山林的故事。”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鐘浩揚對購買的雪豹文創愛不釋手:“我會好好留存這份獨特的紀念。”

  7月19日,同學們走進位于青海湖畔的青海湖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這是全國唯一的普氏原羚救護繁育科研機構。

  大家首先來到普氏原羚科普館,認真觀看青海湖宣傳片,細細聆聽工作人員介紹。隨后進入互動環節,同學們用五顏六色的彩鉛描繪普氏原羚手繪卡,并分享展示自己眼中的普氏原羚。

  要去看“草原精靈”了,同學們三步并作兩步地快速走上戶外瞭望臺,用望遠鏡尋找普氏原羚的身影……終于,有人興奮地大喊:“我看到普氏原羚啦!”

  大家紛紛用鏡頭捕捉靈動跳躍的普氏原羚,與碧波蕩漾的大湖風光相映襯,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8天的研學中,同學們還探訪了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途經金銀灘草原、了解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灘光伏產業園、漫步貴德國家地質公園阿什貢七彩峰叢、邂逅黃河岸邊的德吉村,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胡俊賢由心而發:“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衛士。”他將鏡頭中的美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Instagram、Twitter、Facebook,“我想讓更多的人看到山宗水源,大美青海。”

澳門青少年漫步貴德國家地質公園阿什貢七彩峰叢。郭靚 攝

  “這種沉浸式研學體驗超棒”

  “此次研學旨在引導澳門青少年深度體驗青海之美,在自然與人文的交融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與力量。”青海省政協常委、澳港青海商會會長胡達忠說。

  7月18日,同學們前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改擴建后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集繪畫,雕塑藝術,聲、光、電數字控制于一體,較為全面反映了紅西路軍的征戰歷程。

  展陳的第三單元“浴血祁連”部分,以半景畫的形式,極具立體感的地再現了《風雪露營》,同學們仿佛置身其中,瞬間被帶入歷史,帶入這片流淌著紅色血液的土地。

  7月19日,同學們走進青海原子城紀念館,通過一張張斑駁的歷史圖片、一本本厚重的文獻史料、一件件珍貴的館藏文物,感悟“兩彈一星”精神。參訪結束后,同學們唱響《七子之歌》,抒發愛國愛澳的深情,優美的旋律加上滿滿的情懷,令人動容。

  青海省博物館全景式展示青海從史前文明到近代的發展歷程,同學們在這里循著山、水、路,追溯大美青海,源來這樣……

  遇見大好河山,感受文化魅力。澳門坊眾學校的曲文苑與同學分享領悟到的“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相結合的意義:“從前在書本中學到的內容,此刻在眼前生動展現。這種從學習到實踐的沉浸式研學,體驗感超棒!”

  除了參訪講解,此次研學還設置了體驗環節,增強趣味性和互動性。

  7月15日,在蘭亭安泊牛肉面館,同學們化身“拉面師傅”,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手中的面團經過揉、搓、遛、扯、抻后,拉出形狀各異的面條。雖然動作生疏,但都十分認真,終于迎來品嘗拉面的時刻,大家吃著自己拉的牛肉面,別有一番風味。

  當熱貢唐卡遇見水彩畫韻,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澳門圣保祿學校的賴梓謙學習水彩三年,他在體驗唐卡繪制時,嘗試用水與彩多次疊加渲染的方式,描繪出一幅清新淡雅的蓮花圖。

澳門青少年參訪青海省博物館。郭靚 攝

  “一次收獲滿滿的成長之旅”

  翻開澳門坊眾學校李惠婷的研學手冊,工整的字體記錄著連日來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滿滿當當。其中有這樣一句話:“當音樂與美術交融,科技與體育交織,我看到了一個朝氣蓬勃、日新月異的青海。”

  7月18日,同學們參訪青海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從體能訓練中心到運動促進健康中心,從武術館到冰壺館,隨處可見青少年運動員積極備戰訓練的場景,同學們被堅韌的體育精神所感染。

  青海武術隊帶來了精彩的武術表演,鏗鏘的節奏震撼全場,贏得澳門青少年陣陣掌聲。隨后,大家“以武會友”,在青海武術隊的帶領下,同學們跟練了中國傳統養生操八段錦。

  冰壺在冰面上滑行的沙沙聲、撞擊后發出的清脆聲,都讓同學們興奮。“大夏天體驗冰壺,Cool。”澳門菜農中學的林凱琳笑臉被凍得泛紅,但心是熾熱的。

  在智能按摩室,澳門同善堂中學的李俊達最先體驗了按摩機器人的“手法”,直呼:“太舒服啦。”

  7月16日,同學們走進西寧城市文化會客廳,已退休的音樂愛好者用電吹管演奏了《花兒與少年》《青海情》,澳門國際學校的張津瑗和澳門培正中學的呂俊霆彈奏了鋼琴曲,情感共鳴層層遞進,讓人陶醉。

  此外,一場跨越2000多公里的小型“演唱會”成為此次研學之旅的驚喜盲盒。

  7月20日晚飯過后,澳門化地瑪圣母女子學校的孔瑞欽在吃飯的地方唱起歌來,她手拿話筒走上舞臺中央,拉開“演唱會”的序幕。緊接著,澳門培道中學的梁紫晴等同學紛紛上臺演唱自己的拿手曲目,青少年的自信與陽光在此刻具象化。

  尾聲,澳門培道中學的黃詩宇為大家帶來《不再流浪》,她說這是一首表達游子對家鄉思念的歌曲,溫暖甜美的聲線娓娓道來,讓“演唱會”隨之升華。

  “交流帶來成長與進步,也讓大家結為伙伴。既研又學,同學們滿載而歸。”澳門培道中學的帶隊教師謝文琪這樣總結。

  “8天研學,澳門青少年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成長對話。從繁榮發展的澳門到砥礪奮進的青海,從紅色教育的理論滋養到實踐體驗的收獲感悟,同學們從‘心’到‘行’,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厚植家國情懷,結出累累碩果。”青海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處長楊麗梅說。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省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援青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名單的公示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青海省西寧市多措并舉提升防汛應急能力
青海省海西州多舉措織密防汛安全網
24H熱點
澳門青少年:我和青海有個約定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青海外貿逆勢“突圍”,激活...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青海海東市:“...
青海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羅東川在西寧市調研重點企業運行情況時強調 全力以...
青海71人代表團出征全國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
青海省監測到21種外來入侵物種
外地游客夸贊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從金銀灘到河湟畔青海海...
參保率99.89%!青海省西寧市醫保惠民舉措落地見效
熱點圖片
周日,西寧雪豹隊遠征青海海南州
周日,西寧雪豹隊遠...
鋼槍鑄硬骨 鋤頭耕民心——記“兵支書”季鵬扎根蘇家河灣村的振興之路
鋼槍鑄硬骨 鋤頭耕民...
外地游客夸贊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
外地游客夸贊西寧FIR...
圣泉灣:村民樂享“生態飯”
圣泉灣:村民樂享“...
一顆馬鈴薯的“黃金逆襲”——青海海東市互助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巡禮(二)
一顆馬鈴薯的“黃金...
先心病藏族男孩的足球夢
先心病藏族男孩的足球夢
寫給三江源的動人情書——“瀟灑的康巴人”巡游見聞
寫給三江源的動人情...
一堂采訪途中的思政課
一堂采訪途中的思政課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澳門青少年:我和青海有個約定

青海日報
2025-07-26 07:0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澳門青少年:我和青海有個約定

青海日報
2025-07-26 07:0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澳門青少年:我和青海有個約定

  • 2025-07-26 07:06:30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青海太美了,像藍色夢境一樣。”

  “青海的美食很好吃,人也熱情好客。”

  “我以后一定要再來青海!”

  ……

  7月15日至22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的2025青海研學團走進大美青海。來自澳門11所學校的20余名青少年通過實地探訪、歷史尋根、文化熏陶、青春對話等形式,開啟為期8天的沉浸式愛國主義教育研學之旅,深度體驗青海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

  澳門青少年走出校園,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解鎖暑期新姿態,在行讀青海中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在體驗大美中厚植情懷、收獲成長。以青春之名,共赴山海之約。

澳門青少年展示自己描繪的普氏原羚。郭靚 攝

  “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衛士”

  初次研學青海的澳門青少年領略青海的生態畫卷,是從青海“頂流”——雪豹和它的朋友們開始的……

  7月17日,同學們來到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園內有雪豹、荒漠貓、兔猻等網紅動物,吸睛力滿分。這里集動物觀賞、科普教育、生態保護于一體,是同學們親近自然、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好去處。

  工作人員以豐富的專業知識繪聲繪色地為同學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野生動物保護課”,詳細介紹了園內野生動物救助的珍貴瞬間與背后故事,增強了同學們對野生動物的熱愛與保護意識。

  有趣的是研學結束,同學們的背包上都多了一個可愛的雪豹掛件,足以見得大家對高原萌物的喜愛。

  “來青海前,我特意看了《西野》這部紀錄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雪豹‘凌志’被救助后放歸山林的故事。”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鐘浩揚對購買的雪豹文創愛不釋手:“我會好好留存這份獨特的紀念。”

  7月19日,同學們走進位于青海湖畔的青海湖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這是全國唯一的普氏原羚救護繁育科研機構。

  大家首先來到普氏原羚科普館,認真觀看青海湖宣傳片,細細聆聽工作人員介紹。隨后進入互動環節,同學們用五顏六色的彩鉛描繪普氏原羚手繪卡,并分享展示自己眼中的普氏原羚。

  要去看“草原精靈”了,同學們三步并作兩步地快速走上戶外瞭望臺,用望遠鏡尋找普氏原羚的身影……終于,有人興奮地大喊:“我看到普氏原羚啦!”

  大家紛紛用鏡頭捕捉靈動跳躍的普氏原羚,與碧波蕩漾的大湖風光相映襯,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8天的研學中,同學們還探訪了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途經金銀灘草原、了解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灘光伏產業園、漫步貴德國家地質公園阿什貢七彩峰叢、邂逅黃河岸邊的德吉村,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胡俊賢由心而發:“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衛士。”他將鏡頭中的美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Instagram、Twitter、Facebook,“我想讓更多的人看到山宗水源,大美青海。”

澳門青少年漫步貴德國家地質公園阿什貢七彩峰叢。郭靚 攝

  “這種沉浸式研學體驗超棒”

  “此次研學旨在引導澳門青少年深度體驗青海之美,在自然與人文的交融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與力量。”青海省政協常委、澳港青海商會會長胡達忠說。

  7月18日,同學們前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改擴建后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集繪畫,雕塑藝術,聲、光、電數字控制于一體,較為全面反映了紅西路軍的征戰歷程。

  展陳的第三單元“浴血祁連”部分,以半景畫的形式,極具立體感的地再現了《風雪露營》,同學們仿佛置身其中,瞬間被帶入歷史,帶入這片流淌著紅色血液的土地。

  7月19日,同學們走進青海原子城紀念館,通過一張張斑駁的歷史圖片、一本本厚重的文獻史料、一件件珍貴的館藏文物,感悟“兩彈一星”精神。參訪結束后,同學們唱響《七子之歌》,抒發愛國愛澳的深情,優美的旋律加上滿滿的情懷,令人動容。

  青海省博物館全景式展示青海從史前文明到近代的發展歷程,同學們在這里循著山、水、路,追溯大美青海,源來這樣……

  遇見大好河山,感受文化魅力。澳門坊眾學校的曲文苑與同學分享領悟到的“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相結合的意義:“從前在書本中學到的內容,此刻在眼前生動展現。這種從學習到實踐的沉浸式研學,體驗感超棒!”

  除了參訪講解,此次研學還設置了體驗環節,增強趣味性和互動性。

  7月15日,在蘭亭安泊牛肉面館,同學們化身“拉面師傅”,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手中的面團經過揉、搓、遛、扯、抻后,拉出形狀各異的面條。雖然動作生疏,但都十分認真,終于迎來品嘗拉面的時刻,大家吃著自己拉的牛肉面,別有一番風味。

  當熱貢唐卡遇見水彩畫韻,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澳門圣保祿學校的賴梓謙學習水彩三年,他在體驗唐卡繪制時,嘗試用水與彩多次疊加渲染的方式,描繪出一幅清新淡雅的蓮花圖。

澳門青少年參訪青海省博物館。郭靚 攝

  “一次收獲滿滿的成長之旅”

  翻開澳門坊眾學校李惠婷的研學手冊,工整的字體記錄著連日來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滿滿當當。其中有這樣一句話:“當音樂與美術交融,科技與體育交織,我看到了一個朝氣蓬勃、日新月異的青海。”

  7月18日,同學們參訪青海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從體能訓練中心到運動促進健康中心,從武術館到冰壺館,隨處可見青少年運動員積極備戰訓練的場景,同學們被堅韌的體育精神所感染。

  青海武術隊帶來了精彩的武術表演,鏗鏘的節奏震撼全場,贏得澳門青少年陣陣掌聲。隨后,大家“以武會友”,在青海武術隊的帶領下,同學們跟練了中國傳統養生操八段錦。

  冰壺在冰面上滑行的沙沙聲、撞擊后發出的清脆聲,都讓同學們興奮。“大夏天體驗冰壺,Cool。”澳門菜農中學的林凱琳笑臉被凍得泛紅,但心是熾熱的。

  在智能按摩室,澳門同善堂中學的李俊達最先體驗了按摩機器人的“手法”,直呼:“太舒服啦。”

  7月16日,同學們走進西寧城市文化會客廳,已退休的音樂愛好者用電吹管演奏了《花兒與少年》《青海情》,澳門國際學校的張津瑗和澳門培正中學的呂俊霆彈奏了鋼琴曲,情感共鳴層層遞進,讓人陶醉。

  此外,一場跨越2000多公里的小型“演唱會”成為此次研學之旅的驚喜盲盒。

  7月20日晚飯過后,澳門化地瑪圣母女子學校的孔瑞欽在吃飯的地方唱起歌來,她手拿話筒走上舞臺中央,拉開“演唱會”的序幕。緊接著,澳門培道中學的梁紫晴等同學紛紛上臺演唱自己的拿手曲目,青少年的自信與陽光在此刻具象化。

  尾聲,澳門培道中學的黃詩宇為大家帶來《不再流浪》,她說這是一首表達游子對家鄉思念的歌曲,溫暖甜美的聲線娓娓道來,讓“演唱會”隨之升華。

  “交流帶來成長與進步,也讓大家結為伙伴。既研又學,同學們滿載而歸。”澳門培道中學的帶隊教師謝文琪這樣總結。

  “8天研學,澳門青少年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成長對話。從繁榮發展的澳門到砥礪奮進的青海,從紅色教育的理論滋養到實踐體驗的收獲感悟,同學們從‘心’到‘行’,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厚植家國情懷,結出累累碩果。”青海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處長楊麗梅說。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郭 靚 劉娟娟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