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文明之花在西寧處處綻放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措毛
發布時間:2025-07-18 07:16:24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什么是文明?文明何以體現?行走在西寧的街巷間,答案藏在每一縷煙火氣里——從社區里的志愿服務到鄉村中的文明鄉風,從城市管理中的創新舉措到街巷間的溫暖互動。一幕幕生動場景,共同勾勒出西寧文明建設的鮮活畫卷。

  社區實踐:文明服務暖民心

  志愿者婁海栗打開社區志愿服務平臺,看著自己參與垃圾分類宣傳、助老送餐積累的積分,在兌換機上輕輕一掃,一瓶護手霜穩穩落進手中……這樣的畫面,是西寧社區文明實踐的日常剪影。

  走進城西區古城臺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濃厚的文明氛圍撲面而來。實踐所內,孩子們在“七彩公益課堂”上認真地做著非遺手工,旁邊的“書法基地”里,幾位老人正練著毛筆字。舞蹈室內,居民排練舞蹈的身影洋溢著活力……這里依托“七彩公益課堂”等載體,已開展活動200余場,惠及群眾5000余人次,為孩子們的成長添彩,為老人的生活增趣。

  水管漏了有人修、電路壞了有人查、志愿者帶著技能上門,居民們用服務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昆侖路東社區的“愛心儲蓄本”,寫滿了溫暖的“幸福賬”。社區創新推出“居民點單—社區派單—能人接單—積分激勵”閉環服務機制,讓這本小小的本子,不僅兌出了柴米油鹽的實在,更串起了鄰里互助的溫情,讓參與基層治理成了大家心頭的“熱乎事”。

  “我們的‘黨建+公益’項目,讓服務更加精準高效。”古城臺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文博介紹道。通過聯合轄區單位黨組織實施“公益創投”項目,已累計開展惠民助企活動30余場,解決了群眾“微心愿”80余件。在創新的“智慧志愿服務系統”中,3700余名志愿者在線“接單”,從幫助獨居老人代繳水電費到參與社區環境整治,他們的身影活躍在社區的每個角落,為街區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鄉村新風:產業旺了 鄉風更淳了

  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湟中區共和鎮蘇爾吉村的炊煙已裊裊升起。田埂上,村民們戴著草帽,彎腰侍弄著綠油油的冷涼蔬菜,遠處的金絲黃菊在晨風中搖曳生姿。“產業旺了,文明才有扎根的土壤。”村黨支部書記蘇寶明望著田間景致,話語里滿是底氣。

  近年來,蘇爾吉村成立蔬菜種植營銷協會,采用“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蔬菜種植產值占全村種植業總產值60%,產值2980萬元。試種成功的金絲黃菊,預計每畝收入約1.5萬元,成了鄉親們的“致富花”。

  產業興旺不僅鼓了腰包,更讓文明鄉風落地生根。通過修訂《村規民約》和“一約四會”制度,蘇爾吉村近年簡辦紅白事33起,每年舉辦的農民運動會、花兒會吸引周邊村落的鄉親們共聚一堂,不僅促進了各民族文化交融,也豐富了村民精神世界。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35名村民成為志愿者,年均開展30余次志愿服務,從關愛孤寡老人到環境整治,處處都有“紅色”身影。

  “現在錢包鼓了,村里環境也美了,大家互幫互助的風氣越來越濃,日子過得踏實又幸福。”村民蘇生成笑著說。

  文明治理彰顯城市溫度

  暮色漸濃,城東區新千美食街的霓虹燈次第亮起。旅游旺季的夜晚,這里“一桌難求”,食客們穿梭在飄散著美食香氣的街巷中。“旅游旺季允許限時外擺,但要注意衛生和秩序。”城管局工作人員一邊巡查一邊叮囑商戶。規范有序的店外經營讓“煙火氣”與“市容美”相得益彰。這得益于“商業限時外擺”模式——旅游旺季期間,城東區近300家餐飲門店在劃定區域限時外擺,既滿足游客需求,又提升城市顏值。

  曾經,占道經營是西寧城市管理的難點,2023年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受理的“占道經營”投訴月均300件。如今,通過“疏堵結合”的創新舉措,這一數字已降至130件,降幅超56%。

  城北區朝陽十字周邊通過“潮汐攤位”,合理劃分區域和時段,在閑置地塊設置45個攤位;城西區力盟商圈通過“聯合治理”,設置固定攤位近180個,臨時性攤點近40個。

  “以前沒有固定攤位,推著車四處轉,一整天都懸著心,顧客也經常找不到我們。現在城管局工作人員幫忙選了合適位置,劃定了固定攤位,守著攤子能踏實做買賣,客流穩定了,生意也越來越好。”城西區流動商販王二峰說。

  在西寧,文明建設如春風化雨,浸潤著街巷里弄的煙火氣,纏繞著田埂地頭的泥土香,流淌在車水馬龍的節奏里。文明的種子已深深扎根于湟水河畔,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來源:西寧晚報)

推薦閱讀
吳曉軍羅東川調度全省防汛工作
羅東川赴大通縣督導調研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援青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名單的公示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公告
青海省海西州:個體工商戶貸款實現“三增”
青海省果洛州:集團化辦學開啟教育新篇
24H熱點
文明之花在西寧處處綻放
走!吹著涼風“浪”夜市——避暑度假到西寧系列報...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的故事】一位老西寧...
速度邂逅雅丹秘境!大柴旦越野拉力賽燃情啟幕
夏都西寧“冷涼”從何而來——西寧“冷涼經濟”系...
蘭州西寧市場監管信息將實現共享
王衛東督導調研學習教育開展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
【山海同心 筑夢青海】魯青共繪振興圖——海北州援...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西寧開發區49個項目落地開花
“青海暑期旅游觀察”系列報道之六 吹著夏風擼串 ...
熱點圖片
第十九次全國特奧日青海分會場活動舉辦
第十九次全國特奧日...
澳門青少年:趣探高原萌物 共赴自然之約
澳門青少年:趣探高...
東旭晨韻:高原桃源入畫來
東旭晨韻:高原桃源...
河湟谷地黃桃熟了
河湟谷地黃桃熟了
跨越海拔3000米的仁心接力——援青故事(12)
跨越海拔3000米的仁...
青海湖畔的追夢牧歌
青海湖畔的追夢牧歌
湟中四年:見聞于心,山河入懷——記南京市東西部協作掛職干部、湟中區委副書記、副區長徐寧
湟中四年:見聞于心...
“有矛盾,找達保準沒錯!”——記海南州興海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專職調解員達保
“有矛盾,找達保準...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文明之花在西寧處處綻放

西寧晚報
2025-07-18 07:1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文明之花在西寧處處綻放

西寧晚報
2025-07-18 07:1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文明之花在西寧處處綻放

  • 2025-07-18 07:16:24
  • 來源:西寧晚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什么是文明?文明何以體現?行走在西寧的街巷間,答案藏在每一縷煙火氣里——從社區里的志愿服務到鄉村中的文明鄉風,從城市管理中的創新舉措到街巷間的溫暖互動。一幕幕生動場景,共同勾勒出西寧文明建設的鮮活畫卷。

  社區實踐:文明服務暖民心

  志愿者婁海栗打開社區志愿服務平臺,看著自己參與垃圾分類宣傳、助老送餐積累的積分,在兌換機上輕輕一掃,一瓶護手霜穩穩落進手中……這樣的畫面,是西寧社區文明實踐的日常剪影。

  走進城西區古城臺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濃厚的文明氛圍撲面而來。實踐所內,孩子們在“七彩公益課堂”上認真地做著非遺手工,旁邊的“書法基地”里,幾位老人正練著毛筆字。舞蹈室內,居民排練舞蹈的身影洋溢著活力……這里依托“七彩公益課堂”等載體,已開展活動200余場,惠及群眾5000余人次,為孩子們的成長添彩,為老人的生活增趣。

  水管漏了有人修、電路壞了有人查、志愿者帶著技能上門,居民們用服務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昆侖路東社區的“愛心儲蓄本”,寫滿了溫暖的“幸福賬”。社區創新推出“居民點單—社區派單—能人接單—積分激勵”閉環服務機制,讓這本小小的本子,不僅兌出了柴米油鹽的實在,更串起了鄰里互助的溫情,讓參與基層治理成了大家心頭的“熱乎事”。

  “我們的‘黨建+公益’項目,讓服務更加精準高效。”古城臺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文博介紹道。通過聯合轄區單位黨組織實施“公益創投”項目,已累計開展惠民助企活動30余場,解決了群眾“微心愿”80余件。在創新的“智慧志愿服務系統”中,3700余名志愿者在線“接單”,從幫助獨居老人代繳水電費到參與社區環境整治,他們的身影活躍在社區的每個角落,為街區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鄉村新風:產業旺了 鄉風更淳了

  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湟中區共和鎮蘇爾吉村的炊煙已裊裊升起。田埂上,村民們戴著草帽,彎腰侍弄著綠油油的冷涼蔬菜,遠處的金絲黃菊在晨風中搖曳生姿。“產業旺了,文明才有扎根的土壤。”村黨支部書記蘇寶明望著田間景致,話語里滿是底氣。

  近年來,蘇爾吉村成立蔬菜種植營銷協會,采用“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蔬菜種植產值占全村種植業總產值60%,產值2980萬元。試種成功的金絲黃菊,預計每畝收入約1.5萬元,成了鄉親們的“致富花”。

  產業興旺不僅鼓了腰包,更讓文明鄉風落地生根。通過修訂《村規民約》和“一約四會”制度,蘇爾吉村近年簡辦紅白事33起,每年舉辦的農民運動會、花兒會吸引周邊村落的鄉親們共聚一堂,不僅促進了各民族文化交融,也豐富了村民精神世界。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35名村民成為志愿者,年均開展30余次志愿服務,從關愛孤寡老人到環境整治,處處都有“紅色”身影。

  “現在錢包鼓了,村里環境也美了,大家互幫互助的風氣越來越濃,日子過得踏實又幸福。”村民蘇生成笑著說。

  文明治理彰顯城市溫度

  暮色漸濃,城東區新千美食街的霓虹燈次第亮起。旅游旺季的夜晚,這里“一桌難求”,食客們穿梭在飄散著美食香氣的街巷中。“旅游旺季允許限時外擺,但要注意衛生和秩序。”城管局工作人員一邊巡查一邊叮囑商戶。規范有序的店外經營讓“煙火氣”與“市容美”相得益彰。這得益于“商業限時外擺”模式——旅游旺季期間,城東區近300家餐飲門店在劃定區域限時外擺,既滿足游客需求,又提升城市顏值。

  曾經,占道經營是西寧城市管理的難點,2023年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受理的“占道經營”投訴月均300件。如今,通過“疏堵結合”的創新舉措,這一數字已降至130件,降幅超56%。

  城北區朝陽十字周邊通過“潮汐攤位”,合理劃分區域和時段,在閑置地塊設置45個攤位;城西區力盟商圈通過“聯合治理”,設置固定攤位近180個,臨時性攤點近40個。

  “以前沒有固定攤位,推著車四處轉,一整天都懸著心,顧客也經常找不到我們。現在城管局工作人員幫忙選了合適位置,劃定了固定攤位,守著攤子能踏實做買賣,客流穩定了,生意也越來越好。”城西區流動商販王二峰說。

  在西寧,文明建設如春風化雨,浸潤著街巷里弄的煙火氣,纏繞著田埂地頭的泥土香,流淌在車水馬龍的節奏里。文明的種子已深深扎根于湟水河畔,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 措毛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