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生態(tài)高地
鶴舞童年:我和黑頸鶴一起長大
作者:祁宗珠
發(fā)布時間:2025-07-09 07:41:52
編輯:李娜
QQ圖片20250709063051玉樹女孩旦增求占與家人救助的黑頸鶴一起玩耍的照片。才仁多杰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7月2日,記者走進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藍天白云下,青山綠水間傳來一聲聲的鶴鳴。

  “這個就是黑頸鶴的叫聲。”在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站,51歲的管護員才仁多杰聲情并茂地介紹著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頸鶴的情況。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隆寶鎮(zhèn),這里是青藏高原濕地旗艦物種黑頸鶴在青海分布最密集的區(qū)域之一,最多時曾觀測到214只黑頸鶴。

  才仁多杰是保護站的管護員,2014年之前他就在保護區(qū)擔任志愿者,他和家人曾多次參與黑頸鶴的救助工作。

  2008年夏季,才仁多杰的父親加洛在草場放牧時,一只黑頸鶴迎面飛過來,可它沒飛多遠就意外地落在不遠處的草場上。

  加洛走到跟前檢查發(fā)現,這只黑頸鶴的左腿受傷了,加洛決定將它抱回家救助。

  加洛知道,黑頸鶴是雜食動物,既以濕地中的水草根莖為食,也捕食昆蟲小魚等,只要給它投喂足夠的新鮮肉和干凈水,它的傷就有痊愈的可能。

  “它的腿受傷了,飛不起來,我們要幫它飛起來。”加洛對滿臉好奇的小孫女旦增求占說。

  當時只有4歲的旦增求占從來沒有近距離看過鶴,所以對這只受傷的黑頸鶴充滿了好奇。

  “黑頸鶴每年春天從外地飛到隆寶,秋天再飛回去。”

  “黑頸鶴既吃草,也吃魚肉。”

  “你要按時給它喂水。”

  ……

  在隆寶湖北岸,才仁多杰家的小院子里,加洛幾乎每天要給孫女旦增求占普及黑頸鶴的知識。

  時間一晃而過,旦增求占長大了,黑頸鶴的傷情也慢慢痊愈。

QQ圖片20250709063058玉樹女孩旦增求占在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站做志愿者。巴桑才仁供圖

  深秋時節(jié),海拔4000多米的草原已經開始降雪,光禿禿的土地上,黑頸鶴單腿站立,整理著潔白的羽毛,旦增求占舉起雙手笑著跑向黑頸鶴。這一刻,恰好有6只大雁飛過草原,飛向遠方。

  有一天,黑頸鶴飛過院里的圍墻,到草場上覓食,天黑的時候,它還沒回來。

  一天,又一天……

  “爺爺,黑頸鶴好幾天沒回家,它去了哪里?”幾天后的一個晚上,旦增求占問加洛。

  “它可能飛走了,去找草原上的另一個家。”那天,旦增求占才知道,除了自己家的小院,黑頸鶴也有自己的家,它的家在草原深處,在隆寶濕地。

  往后的日子,只要旦增求占想起黑頸鶴的時候,就和爺爺、爸爸一起去隆寶湖看看濕地里飛翔的黑頸鶴。

  2014年,才仁多杰成為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站的管護員,旦增求占從此有了和爸爸一起拿著管護站的望遠鏡,遠距離觀察黑頸鶴的機會。

  成為管護員后,才仁多杰需要在上班期間,沿著隆寶湖四周巡護,仔細查看黑頸鶴有沒有被人為打擾,會不會被狼或者野狗滋擾,還要看黑頸鶴搭窩、孵化、育雛的全過程。

  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大鵟……在管護員的崗位上,才仁多杰和同事一起救助過很多野生動物,旦增求占也經常去管護站,和父親一起保護它們。

  一晃十余年,當年那個蹣跚學步的小女孩已經成為大學生,黑頸鶴成了她童年最深的記憶。

  去年春天的一堂體育課上,她遠遠聽到了鶴鳴聲,她立即抬頭,看見幾只黑頸鶴在高空飛翔。

  “那是黑頸鶴。”旦增求占趕緊告訴同學,黑頸鶴回遷的季節(jié)到了,她的家就在黑頸鶴遷徙的目的地附近。

  的確,黑頸鶴的家距離旦增求占的家很近,出家門往南走三四公里,就是黑頸鶴的故鄉(xiāng)——隆寶濕地。

  2024年暑假,旦增求占回家后的一天,她從家里的窗戶往外看,兩只成年黑頸鶴落在家門外的草場上,她趕緊拍照、拍視頻。10分鐘后,它們又飛走了。

  旦增求占說,雖然在外求學,但她總能想起那些與黑頸鶴朝夕相處的日子。

  (來源:西海都市報)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省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jiān)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
省委宣傳部2025年公開考錄公務員擬錄用人員公示
青海省湟源縣:“美景”巧變“錢景”
青海祁連為8093人發(fā)放養(yǎng)老金4127.2萬元
24H熱點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 打造生態(tài)文明高地】49...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 打造生態(tài)文明高地】青海湖...
青海生態(tài)保護獲“國際認證”:首個林業(yè)外資項目順...
【央媒看青海】外媒記者青海行:生態(tài)大省澎湃綠色...
【江源快訊】青海公路工程首次“以魚護河”
游客在湟中群加偶遇野生梅花鹿
青海省西寧市出臺生態(tài)環(huán)境行政處罰案件辦理工作規(guī)范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大鵟幼鳥獲救
青海引大濟湟工程全面竣工投入運行
【江源生態(tài)】荒漠貓的生存之道
熱點圖片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 打造生態(tài)文明高地】49倍!湟魚“瀕危”變“易危”折射了什么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
【聚焦第二十四屆環(huán)大美青海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文旅融合發(fā)力 點亮環(huán)青賽
【聚焦第二十四屆環(huán)...
共繪雪域高原同心圓——第十批援藏和第五批援青工作紀實
共繪雪域高原同心圓...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支部領著干,蹚出振興“千萬”路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
【文化中國行】太陽花開丹麻灘 唱響高原新時代
【文化中國行】太陽...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快遞員】把“期盼”送進草原深處——記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海北州城區(qū)分公司投遞員曹成彪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
【環(huán)青觀潮涌——環(huán)青賽特刊·環(huán)青攬勝】賽道連沃野 土鄉(xiāng)躍振興
【環(huán)青觀潮涌——環(huán)...
【環(huán)青觀潮涌——環(huán)青賽特刊·舊憶新說】車輪駛過來 產業(yè)旺起來
【環(huán)青觀潮涌——環(huán)...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鶴舞童年:我和黑頸鶴一起長大

西海都市報
2025-07-09 07:41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鶴舞童年:我和黑頸鶴一起長大

西海都市報
2025-07-09 07:41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鶴舞童年:我和黑頸鶴一起長大

  • 2025-07-09 07:41:52
  • 來源:西海都市報
QQ圖片20250709063051玉樹女孩旦增求占與家人救助的黑頸鶴一起玩耍的照片。才仁多杰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7月2日,記者走進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藍天白云下,青山綠水間傳來一聲聲的鶴鳴。

  “這個就是黑頸鶴的叫聲。”在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站,51歲的管護員才仁多杰聲情并茂地介紹著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頸鶴的情況。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隆寶鎮(zhèn),這里是青藏高原濕地旗艦物種黑頸鶴在青海分布最密集的區(qū)域之一,最多時曾觀測到214只黑頸鶴。

  才仁多杰是保護站的管護員,2014年之前他就在保護區(qū)擔任志愿者,他和家人曾多次參與黑頸鶴的救助工作。

  2008年夏季,才仁多杰的父親加洛在草場放牧時,一只黑頸鶴迎面飛過來,可它沒飛多遠就意外地落在不遠處的草場上。

  加洛走到跟前檢查發(fā)現,這只黑頸鶴的左腿受傷了,加洛決定將它抱回家救助。

  加洛知道,黑頸鶴是雜食動物,既以濕地中的水草根莖為食,也捕食昆蟲小魚等,只要給它投喂足夠的新鮮肉和干凈水,它的傷就有痊愈的可能。

  “它的腿受傷了,飛不起來,我們要幫它飛起來。”加洛對滿臉好奇的小孫女旦增求占說。

  當時只有4歲的旦增求占從來沒有近距離看過鶴,所以對這只受傷的黑頸鶴充滿了好奇。

  “黑頸鶴每年春天從外地飛到隆寶,秋天再飛回去。”

  “黑頸鶴既吃草,也吃魚肉。”

  “你要按時給它喂水。”

  ……

  在隆寶湖北岸,才仁多杰家的小院子里,加洛幾乎每天要給孫女旦增求占普及黑頸鶴的知識。

  時間一晃而過,旦增求占長大了,黑頸鶴的傷情也慢慢痊愈。

QQ圖片20250709063058玉樹女孩旦增求占在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站做志愿者。巴桑才仁供圖

  深秋時節(jié),海拔4000多米的草原已經開始降雪,光禿禿的土地上,黑頸鶴單腿站立,整理著潔白的羽毛,旦增求占舉起雙手笑著跑向黑頸鶴。這一刻,恰好有6只大雁飛過草原,飛向遠方。

  有一天,黑頸鶴飛過院里的圍墻,到草場上覓食,天黑的時候,它還沒回來。

  一天,又一天……

  “爺爺,黑頸鶴好幾天沒回家,它去了哪里?”幾天后的一個晚上,旦增求占問加洛。

  “它可能飛走了,去找草原上的另一個家。”那天,旦增求占才知道,除了自己家的小院,黑頸鶴也有自己的家,它的家在草原深處,在隆寶濕地。

  往后的日子,只要旦增求占想起黑頸鶴的時候,就和爺爺、爸爸一起去隆寶湖看看濕地里飛翔的黑頸鶴。

  2014年,才仁多杰成為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站的管護員,旦增求占從此有了和爸爸一起拿著管護站的望遠鏡,遠距離觀察黑頸鶴的機會。

  成為管護員后,才仁多杰需要在上班期間,沿著隆寶湖四周巡護,仔細查看黑頸鶴有沒有被人為打擾,會不會被狼或者野狗滋擾,還要看黑頸鶴搭窩、孵化、育雛的全過程。

  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大鵟……在管護員的崗位上,才仁多杰和同事一起救助過很多野生動物,旦增求占也經常去管護站,和父親一起保護它們。

  一晃十余年,當年那個蹣跚學步的小女孩已經成為大學生,黑頸鶴成了她童年最深的記憶。

  去年春天的一堂體育課上,她遠遠聽到了鶴鳴聲,她立即抬頭,看見幾只黑頸鶴在高空飛翔。

  “那是黑頸鶴。”旦增求占趕緊告訴同學,黑頸鶴回遷的季節(jié)到了,她的家就在黑頸鶴遷徙的目的地附近。

  的確,黑頸鶴的家距離旦增求占的家很近,出家門往南走三四公里,就是黑頸鶴的故鄉(xiāng)——隆寶濕地。

  2024年暑假,旦增求占回家后的一天,她從家里的窗戶往外看,兩只成年黑頸鶴落在家門外的草場上,她趕緊拍照、拍視頻。10分鐘后,它們又飛走了。

  旦增求占說,雖然在外求學,但她總能想起那些與黑頸鶴朝夕相處的日子。

  (來源:西海都市報)

作者 祁宗珠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