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開放合作·綠色發展——2025青洽會特刊·展會聚焦·專訪】
綠色高地綻放文旅新韻
——訪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產業發展處處長劉雪青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牛玉嬌
發布時間:2025-06-30 07:25:00
編輯:黨成恩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走進青洽會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展區,青海的“藍天白云”“綠水青山”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現場不僅呈現美麗的雪山圣湖、壯美草原,還有湟源排燈、河湟剪紙、河湟皮影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活態展演,“文化之光”板塊中展示的《大河之源》《青春鑄劍221》等文創產業發展成效尤其矚目。

  如今的青海,在生態保護和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成效如何?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有哪些創新舉措?青海的“詩與遠方”有著怎樣的發展空間?就此,記者采訪了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產業發展處處長劉雪青。

  “今年青洽會上呈現的不僅是大美青海的視覺盛宴,更是一整套生態保護與旅游發展協同共生的‘青海方案’。一批彰顯高原特色的生態景區、精品線路與風景道,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注腳。”

  劉雪青告訴記者,青海正確處理發展生態旅游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生態旅游發展蹄疾步穩,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提速提效。

  以青海湖為例,青海建立旅游項目生態環境保護“準生證、出生證、健康證”“三證”機制,制定旅游景區生態容量測算方法,建立覆蓋所有A級旅游景區的生態環保紅線約束機制,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生態旅游互促共進、相得益彰;與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共同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領導小組,聯合印發行動方案,出臺7項地方標準,優化推出8條文化生態旅游帶,著力構建“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游發展新格局。

  “隨著青海生態旅游的國際傳播力、地域文化感召力、生態形象親和力與日俱增,大美青海成為更多人心中向往的‘詩和遠方’。2024年,全省累計接待游客5378.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16.59億元,均同比增長20%以上。”劉雪青說。

  如今,青海將創建青海湖示范區作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破題之舉。

  “青海湖各種鳥類超過60萬只,青海湖裸鯉恢復至12萬多噸,譜寫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我們將充分發揮青海湖‘王牌’景區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實現以點帶面、點面共進。”

  劉雪青告訴記者,通過景區提檔升級、“一環”沿線建設、環湖觀景點基礎提升、旅游專用公路建設、生態停車場擴容等項目,青海湖旅游產品業態持續豐富,更多環湖群眾通過土地流轉、旅游務工、“牛馬業態”等端穩“旅游碗”,吃上“生態飯”,破解了發展生態旅游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最大難題”。

  此外,青海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過創排文化精品劇目,將文化場館、非遺工坊、文保單位、革命遺址、考古基地等文化資源融入生態旅游精品線路等,讓“小文創”持續釋放出促進消費增長、推動文旅發展的“大能量”,讓青海以生態為筆、文化為墨,在世界文旅版圖上揮灑愈加奪目的光彩。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我省與中國五礦舉行揭牌簽約活動
羅東川會見南寧市黨政代表團一行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省委宣傳部2025年公開考錄公務員擬錄用人員公示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2024年度媒體社會責任報告
西寧市城中區適老化展示平臺投用
青海海西:1-5月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59.2%
24H熱點
雪豹之都迎客來丁香之城品盛宴 2025青海地方特...
黨建引領 托舉“幸福食堂”大民生——青海省海北藏...
第26屆青洽會:開放合作結碩果 綠色發展譜新篇
全省再審檢察建議案件質效大幅提升
青海省烏蘭縣:持續深化與湖州南太湖新區勞務協作
青海省天峻縣:“飛地經濟”實現新突破
青海省祁連縣開啟“云上牧業”新篇章
青海西寧1.5萬名跑者雨中激情追夢
【致敬新時代政法英模】唐舒婷:平安是最大的民生
青海省黃南州以“強監督+暖服務”讓群眾幸福感更加...
熱點圖片
一粒蠶豆的逆襲之旅——打造“高地”建設“四地”蹲點調研之二
一粒蠶豆的逆襲之旅...
300余名萌娃騎滑步車助陣環青賽
300余名萌娃騎滑步車...
青海本土品牌的營銷術
青海本土品牌的營銷術
“藍白”爭鋒賽事“剛” 酣暢綠茵氣勢昂——第二屆“青超聯賽”第四輪海西主場見聞
“藍白”爭鋒賽事“...
場內精彩對決 場外熱情展銷——第二屆“青超聯賽”第四輪黃南主場見聞
場內精彩對決 場外熱...
“青字號”品牌展露鋒芒
“青字號”品牌展露鋒芒
以“綠色”為底氣,“青字號”走向大市場
以“綠色”為底氣,...
一鍵“智”游大美青海
一鍵“智”游大美青海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開放合作·綠色發展——2025青洽會特刊·展會聚焦·專訪】
綠色高地綻放文旅新韻
——訪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產業發展處處長劉雪青

青海日報
2025-06-30 07:2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開放合作·綠色發展——2025青洽會特刊·展會聚焦·專訪】
綠色高地綻放文旅新韻
——訪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產業發展處處長劉雪青

青海日報
2025-06-30 07:2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開放合作·綠色發展——2025青洽會特刊·展會聚焦·專訪】
綠色高地綻放文旅新韻
——訪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產業發展處處長劉雪青

  • 2025-06-30 07:25:00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走進青洽會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展區,青海的“藍天白云”“綠水青山”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現場不僅呈現美麗的雪山圣湖、壯美草原,還有湟源排燈、河湟剪紙、河湟皮影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活態展演,“文化之光”板塊中展示的《大河之源》《青春鑄劍221》等文創產業發展成效尤其矚目。

  如今的青海,在生態保護和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成效如何?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有哪些創新舉措?青海的“詩與遠方”有著怎樣的發展空間?就此,記者采訪了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產業發展處處長劉雪青。

  “今年青洽會上呈現的不僅是大美青海的視覺盛宴,更是一整套生態保護與旅游發展協同共生的‘青海方案’。一批彰顯高原特色的生態景區、精品線路與風景道,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注腳。”

  劉雪青告訴記者,青海正確處理發展生態旅游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生態旅游發展蹄疾步穩,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提速提效。

  以青海湖為例,青海建立旅游項目生態環境保護“準生證、出生證、健康證”“三證”機制,制定旅游景區生態容量測算方法,建立覆蓋所有A級旅游景區的生態環保紅線約束機制,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生態旅游互促共進、相得益彰;與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共同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領導小組,聯合印發行動方案,出臺7項地方標準,優化推出8條文化生態旅游帶,著力構建“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游發展新格局。

  “隨著青海生態旅游的國際傳播力、地域文化感召力、生態形象親和力與日俱增,大美青海成為更多人心中向往的‘詩和遠方’。2024年,全省累計接待游客5378.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16.59億元,均同比增長20%以上。”劉雪青說。

  如今,青海將創建青海湖示范區作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破題之舉。

  “青海湖各種鳥類超過60萬只,青海湖裸鯉恢復至12萬多噸,譜寫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我們將充分發揮青海湖‘王牌’景區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實現以點帶面、點面共進。”

  劉雪青告訴記者,通過景區提檔升級、“一環”沿線建設、環湖觀景點基礎提升、旅游專用公路建設、生態停車場擴容等項目,青海湖旅游產品業態持續豐富,更多環湖群眾通過土地流轉、旅游務工、“牛馬業態”等端穩“旅游碗”,吃上“生態飯”,破解了發展生態旅游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最大難題”。

  此外,青海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過創排文化精品劇目,將文化場館、非遺工坊、文保單位、革命遺址、考古基地等文化資源融入生態旅游精品線路等,讓“小文創”持續釋放出促進消費增長、推動文旅發展的“大能量”,讓青海以生態為筆、文化為墨,在世界文旅版圖上揮灑愈加奪目的光彩。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牛玉嬌
編輯:黨成恩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