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文化旅游
聞香識慶陽:五彩香包如靈動精靈 訴說著古老故事
來源:中國甘肅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6-03 15:40:00
編輯:李娜

慶陽融媒記者 何樹安 張靜 薛亮 石強

五月隴東,艾草氤氳,第二十屆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如期舉行。全國百家媒體、百名網絡名人齊聚慶陽,以獨特視角和筆觸,向世界傳播慶陽的神秘魅力與城市溫度。

新姿:探尋傳承創新密碼

節日期間,慶陽大街小巷彌漫著濃郁氛圍,五彩香包如靈動精靈,訴說著古老故事,也與時代同頻共振。香包是慶陽民俗文化瑰寶,承載千年歷史記憶,蘊含著慶陽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美好期許。新甘肅客戶端記者茍家瑋表示,慶陽香包是慶陽的特質,那股香味是家的方向、家的味道,能包容天下。

聞香識慶陽——百家媒體、網絡名人聚焦慶陽香包節

香包節開幕式上,模特身著融合慶陽剪紙紋樣的“剪云裳”服飾驚艷亮相,攝影師紛紛記錄這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精彩瞬間。紅網記者黃舒婷對“剪云裳”匠心巧思印象深刻,更喜愛精巧香包,稱贊其繡著歷史,飄著藥香,未來充滿可能。媒體記者們不僅關注香包本身,還深入挖掘文化傳承與創新背后的故事。他們采訪香包制作技藝傳承人,感受其堅守傳統工藝的執著;走進手工作坊,見證年輕藝術家的創新突破。長城新媒體記者州亞彬稱慶陽香包融合傳統與現代,每個都有獨特故事寓意,他買了帶有國潮動漫哪吒元素的香包,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喜愛。

盛會:文化活動展現慶陽風采

節會期間,除香包展示和制作體驗,還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各縣區文化節目、民俗表演精彩紛呈,文化講座、新風婚戀主題活動輪番上演,專家學者講解香包歷史淵源、文化價值和制作工藝,讓人們深入了解慶陽厚重文化。吟游甘肅項目負責人李娟平表示,節會當中展示的一些新風婚戀的,還有端午詩會的,不同的、非常種類多的一些活動,通過創新的方式,她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慶陽人民的熱情。

聞香識慶陽——百家媒體、網絡名人聚焦慶陽香包節

百家媒體和網絡名人走訪采風,通過報紙、電視、網站、新媒體等平臺傳播香包節信息,網絡名人利用直播和短視頻吸引網民關注,讓慶陽成為焦點。網名“馬漂亮日記”的名人收獲滿滿,給朋友帶香包,希望傳遞美好,讓更多人愛上慶陽。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理事、慶陽文旅IP香寶寶主創人員劉奎寧表示,慶陽溫暖有愛,非遺傳承人用心傳承,香包傳遞著愛、祝福與吉祥。

蝶變:從深閨走向時代舞臺

節日的喧囂漸次消散,慶陽這座城市慢慢復歸平靜。然而,彌漫在空氣里的艾草清香,巧手織就的斑斕圖案,千年流轉的樸素祈愿,早已穿透了記者們的鏡頭與文字,潤物無聲浸潤進萬千觀眾和讀者的心田。劉奎寧說“慶陽是一座很溫暖很有愛的一個城市,慶陽非遺傳承人也特別用心用力、用匠心精神把慶陽非遺發揚光大,通過這個小小的香包,把所有的愛、所有的祝福、所有的吉祥送給親朋好友。”

聞香識慶陽——百家媒體、網絡名人聚焦慶陽香包節

從深閨到秀場,從地攤到展柜,慶陽香包用時光縫制“慢奢侈品”。寧夏新聞網記者王波寫下:“慶陽印象,已非單純的歷史琥珀香包節如文化芯片,儲存著黃土文明密碼,以開放姿態融入時代洪流”。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吳曉軍在“六一”前夕看望少年兒童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2024年度媒體社會責任報告
2024年青海"昆侖英才·青海學者"項目擬入選人員
我是護工,來自大通!
海北:國土綠化與“三北”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
24H熱點
“香約慶陽 包容天下” 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何...
聞香識慶陽:五彩香包如靈動精靈 訴說著古老故事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讓千年文化魅力觸手可及
【文化中國行】芒種遇端午 藥香滿夏都
端午假期青海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4%
【文化中國行】感悟中華文化 享受美好旅程
【文化中國行】在“高原水鎮”體驗端午魅力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城中區專場:非遺瑰...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傳統與現代共振的夏...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一場滿足市民文化需...
熱點圖片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看一場文化大集如何帶火一座城
【西海2261·河湟文化...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讓千年文化魅力觸手可及
“西海2261·河湟文化...
青海海東:打造“云箭”無人機專業戰隊
青海海東:打造“云...
【鄉村振興在青海】黃河之畔魚兒躍
【鄉村振興在青海】...
【黨旗領航】構建多元人才生態鏈 打造創新發展新動能——大通以真招、妙招、實招涵養人才發展新生態
【黨旗領航】構建多...
青海生態研學線路亮相北京推介會
青海生態研學線路亮...
【文化中國行】芒種遇端午 藥香滿夏都
【文化中國行】芒種...
【鄉村振興在青海】互助白崖村山杏林煥新記
【鄉村振興在青海】...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聞香識慶陽:五彩香包如靈動精靈 訴說著古老故事

中國甘肅網
2025-06-03 15:40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聞香識慶陽:五彩香包如靈動精靈 訴說著古老故事

中國甘肅網
2025-06-03 03:40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聞香識慶陽:五彩香包如靈動精靈 訴說著古老故事

  • 2025-06-03 03:40:00
  • 來源:中國甘肅網

慶陽融媒記者 何樹安 張靜 薛亮 石強

五月隴東,艾草氤氳,第二十屆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如期舉行。全國百家媒體、百名網絡名人齊聚慶陽,以獨特視角和筆觸,向世界傳播慶陽的神秘魅力與城市溫度。

新姿:探尋傳承創新密碼

節日期間,慶陽大街小巷彌漫著濃郁氛圍,五彩香包如靈動精靈,訴說著古老故事,也與時代同頻共振。香包是慶陽民俗文化瑰寶,承載千年歷史記憶,蘊含著慶陽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美好期許。新甘肅客戶端記者茍家瑋表示,慶陽香包是慶陽的特質,那股香味是家的方向、家的味道,能包容天下。

聞香識慶陽——百家媒體、網絡名人聚焦慶陽香包節

香包節開幕式上,模特身著融合慶陽剪紙紋樣的“剪云裳”服飾驚艷亮相,攝影師紛紛記錄這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精彩瞬間。紅網記者黃舒婷對“剪云裳”匠心巧思印象深刻,更喜愛精巧香包,稱贊其繡著歷史,飄著藥香,未來充滿可能。媒體記者們不僅關注香包本身,還深入挖掘文化傳承與創新背后的故事。他們采訪香包制作技藝傳承人,感受其堅守傳統工藝的執著;走進手工作坊,見證年輕藝術家的創新突破。長城新媒體記者州亞彬稱慶陽香包融合傳統與現代,每個都有獨特故事寓意,他買了帶有國潮動漫哪吒元素的香包,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喜愛。

盛會:文化活動展現慶陽風采

節會期間,除香包展示和制作體驗,還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各縣區文化節目、民俗表演精彩紛呈,文化講座、新風婚戀主題活動輪番上演,專家學者講解香包歷史淵源、文化價值和制作工藝,讓人們深入了解慶陽厚重文化。吟游甘肅項目負責人李娟平表示,節會當中展示的一些新風婚戀的,還有端午詩會的,不同的、非常種類多的一些活動,通過創新的方式,她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慶陽人民的熱情。

聞香識慶陽——百家媒體、網絡名人聚焦慶陽香包節

百家媒體和網絡名人走訪采風,通過報紙、電視、網站、新媒體等平臺傳播香包節信息,網絡名人利用直播和短視頻吸引網民關注,讓慶陽成為焦點。網名“馬漂亮日記”的名人收獲滿滿,給朋友帶香包,希望傳遞美好,讓更多人愛上慶陽。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理事、慶陽文旅IP香寶寶主創人員劉奎寧表示,慶陽溫暖有愛,非遺傳承人用心傳承,香包傳遞著愛、祝福與吉祥。

蝶變:從深閨走向時代舞臺

節日的喧囂漸次消散,慶陽這座城市慢慢復歸平靜。然而,彌漫在空氣里的艾草清香,巧手織就的斑斕圖案,千年流轉的樸素祈愿,早已穿透了記者們的鏡頭與文字,潤物無聲浸潤進萬千觀眾和讀者的心田。劉奎寧說“慶陽是一座很溫暖很有愛的一個城市,慶陽非遺傳承人也特別用心用力、用匠心精神把慶陽非遺發揚光大,通過這個小小的香包,把所有的愛、所有的祝福、所有的吉祥送給親朋好友。”

聞香識慶陽——百家媒體、網絡名人聚焦慶陽香包節

從深閨到秀場,從地攤到展柜,慶陽香包用時光縫制“慢奢侈品”。寧夏新聞網記者王波寫下:“慶陽印象,已非單純的歷史琥珀香包節如文化芯片,儲存著黃土文明密碼,以開放姿態融入時代洪流”。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