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說青海
【鄉村振興在青海】互助白崖村山杏林煥新記
作者:季蓉
發布時間:2025-06-03 15:27:25
編輯:曹茂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夏日陽光正好,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哈拉直溝鄉白崖村,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林業所的科技人員在山杏林中穿行。

  站在山杏林高處俯瞰,漫山遍野的杏樹枝葉繁茂。白崖村黨支部書記殷萬淞回憶說:“2002年至2003年,白崖村開始在山上種植山杏林。那時候,大家都盼著這片山杏林能給村子帶來新變化。”

  “2023年8月,我們第一次來到這里調研。”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林業所副研究員顧文毅目光望向遠方,“當時這里漫山遍野都是山杏樹,但果子酸澀難吃,這片山杏林只能單純發揮生態價值。南門峽林場工作人員當時滿臉期待地跟我們說,特別想把這片生態林轉化為生態經濟兼用林,充分挖掘杏樹的經濟價值,帶動農戶持續增收。”

  2024年,在國家林草局和青海省林草局的支持下,中央財政林草科技推廣示范項目“山杏低產低效林改造技術推廣與示范”在白崖村落地。去年4月,項目主持人顧文毅和成員們扎進山林,穿梭于樹叢間,查樹勢、截樹冠,運用嫁接的技術手段對128畝山杏林做了品種改良。今年,技術人員又補接了60余畝。如今,這片山杏林已有180余畝5600余株完成了品種的更新換代。

  “我們更換的品種是來自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的杏良種——‘國豐’和‘國之鮮’。”顧文毅邊說邊摘下手套,“這兩個品種屬于晚花品種,特別抗青海的晚霜,杏子個頭大、口感好,杏仁還是甜的,是鮮食、仁用兼顧的杏新品種。”

  漫步杏林間,隨處可見樹干上涂抹著涂白劑的嫁接杏樹,其中一些杏樹已掛了果,青紅色的果子躲藏于枝葉間,有的四五顆簇擁在一起。“這些初掛果的杏樹是去年嫁接的,按常理今年不該讓它們結果,得讓樹形先豐滿起來,但為了做品質鑒定,我們特意保留了幾棵。”顧文毅蹲下身子,撥開枝葉解釋道。

  這段時間是山杏林高接換優改造后的關鍵管理階段,顧文毅愈發忙碌,她半蹲下身,眼神專注,飛快地抹去樹干上多余的新芽。一旁的技術員手持修枝剪,動作嫻熟地剪去旁逸斜出的樹枝。每周,她們都會重復著這些細致的工作。“通過良種+良法配套,短期內就能實現優質、豐產,明年這片杏林就可以采摘果子了。”顧文毅欣喜地說。

  顧文毅介紹,互助縣的山杏林有一萬多畝,目前項目改造的這片只是很少一部分,但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希望通過示范引領,把技術推廣出去,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現在村上的山杏林總面積達980余畝,一坡坡一嶺嶺的杏林,成功筑起了一道生態綠色屏障。通過改接良種,不但可以鞏固生態成果,還能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白崖村黨支部書記殷萬淞笑容滿面。

微信截圖_20250603073646

顧文毅(右)和祁銀燕(左)檢查國豐杏長勢。祁曉軍 攝

  (來源:西海都市報)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吳曉軍主持
吳曉軍在“六一”前夕看望少年兒童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2024年度媒體社會責任報告
2024年青海"昆侖英才·青海學者"項目擬入選人員
我是護工,來自大通!
海北:國土綠化與“三北”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
24H熱點
中國的天空之鏡茶卡鹽湖
西寧消防甘河園區實戰演練為化工災害救援“充電蓄能”
可魯克湖展現生態美景
小小勇士戰高原 ——省垣少年兒童慶“六一”高原小...
“百市千縣”中醫藥文化惠民活動啟動
“青”之朝氣相邀 “海”之胸懷奔赴——青海省招商...
青海省各級婦聯組織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36°38′N,101°45′...
牢記黨的教導 爭做強國少年
“橄欖綠”牽手“紅領巾”共繪國防教育新畫卷
熱點圖片
中國的天空之鏡茶卡鹽湖
中國的天空之鏡茶卡鹽湖
西寧消防甘河園區實戰演練為化工災害救援“充電蓄能”
西寧消防甘河園區實...
可魯克湖展現生態美景
可魯克湖展現生態美景
小小勇士戰高原 ——省垣少年兒童慶“六一”高原小勇士挑戰賽見聞
小小勇士戰高原 ——...
“百市千縣”中醫藥文化惠民活動啟動
“百市千縣”中醫藥...
“青”之朝氣相邀 “海”之胸懷奔赴——青海省招商引資上海推介會現場見聞
“青”之朝氣相邀 “...
青海省各級婦聯組織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
青海省各級婦聯組織...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36°38′N,101°45′E,這里是青海這里是西寧
【“西海2261·河湟文...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鄉村振興在青海】互助白崖村山杏林煥新記

西海都市報
2025-06-03 15:2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鄉村振興在青海】互助白崖村山杏林煥新記

西海都市報
2025-06-03 03:2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鄉村振興在青海】互助白崖村山杏林煥新記

  • 2025-06-03 03:27:25
  • 來源:西海都市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夏日陽光正好,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哈拉直溝鄉白崖村,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林業所的科技人員在山杏林中穿行。

  站在山杏林高處俯瞰,漫山遍野的杏樹枝葉繁茂。白崖村黨支部書記殷萬淞回憶說:“2002年至2003年,白崖村開始在山上種植山杏林。那時候,大家都盼著這片山杏林能給村子帶來新變化。”

  “2023年8月,我們第一次來到這里調研。”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林業所副研究員顧文毅目光望向遠方,“當時這里漫山遍野都是山杏樹,但果子酸澀難吃,這片山杏林只能單純發揮生態價值。南門峽林場工作人員當時滿臉期待地跟我們說,特別想把這片生態林轉化為生態經濟兼用林,充分挖掘杏樹的經濟價值,帶動農戶持續增收。”

  2024年,在國家林草局和青海省林草局的支持下,中央財政林草科技推廣示范項目“山杏低產低效林改造技術推廣與示范”在白崖村落地。去年4月,項目主持人顧文毅和成員們扎進山林,穿梭于樹叢間,查樹勢、截樹冠,運用嫁接的技術手段對128畝山杏林做了品種改良。今年,技術人員又補接了60余畝。如今,這片山杏林已有180余畝5600余株完成了品種的更新換代。

  “我們更換的品種是來自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的杏良種——‘國豐’和‘國之鮮’。”顧文毅邊說邊摘下手套,“這兩個品種屬于晚花品種,特別抗青海的晚霜,杏子個頭大、口感好,杏仁還是甜的,是鮮食、仁用兼顧的杏新品種。”

  漫步杏林間,隨處可見樹干上涂抹著涂白劑的嫁接杏樹,其中一些杏樹已掛了果,青紅色的果子躲藏于枝葉間,有的四五顆簇擁在一起。“這些初掛果的杏樹是去年嫁接的,按常理今年不該讓它們結果,得讓樹形先豐滿起來,但為了做品質鑒定,我們特意保留了幾棵。”顧文毅蹲下身子,撥開枝葉解釋道。

  這段時間是山杏林高接換優改造后的關鍵管理階段,顧文毅愈發忙碌,她半蹲下身,眼神專注,飛快地抹去樹干上多余的新芽。一旁的技術員手持修枝剪,動作嫻熟地剪去旁逸斜出的樹枝。每周,她們都會重復著這些細致的工作。“通過良種+良法配套,短期內就能實現優質、豐產,明年這片杏林就可以采摘果子了。”顧文毅欣喜地說。

  顧文毅介紹,互助縣的山杏林有一萬多畝,目前項目改造的這片只是很少一部分,但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希望通過示范引領,把技術推廣出去,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現在村上的山杏林總面積達980余畝,一坡坡一嶺嶺的杏林,成功筑起了一道生態綠色屏障。通過改接良種,不但可以鞏固生態成果,還能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白崖村黨支部書記殷萬淞笑容滿面。

微信截圖_20250603073646

顧文毅(右)和祁銀燕(左)檢查國豐杏長勢。祁曉軍 攝

  (來源:西海都市報)

作者 季蓉
編輯:曹茂山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