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在青海省西寧市,冷涼氣候不僅是特色,更是獨特的資源稟賦。
近十年年平均氣溫6.6℃,大自然慷慨饋贈的冷涼氣候,賦予了西寧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發展優勢。
當全國大部分地區被高溫的“熱浪”席卷時,西寧的冷涼蔬菜卻迎來了生長的黃金季節。
清晨,當初升的太陽掠過湟水河谷,西寧的農田里處處充滿生機!露珠在甘藍葉上滾動,豆苗在微風中舒展嫩芽,草莓在大棚里飄出清甜果香。
在西寧,冷涼氣候孕育出的蔬菜格外鮮甜可口,病蟲害難以滋生,質優味美更“搶手”。西寧的草莓錯季上市甜美十足;大通的豆苗跨越千里登上香港餐桌;湟中的娃娃菜出山達海香飄四方……
冷涼氣候如何成就西寧農業的“綠色奇跡”?讓我們走進田間地頭,探尋答案。
高原沃野中的“寶藏密碼”
西寧的冷涼,源于其獨特的地理稟賦。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2261米、被譽為“中國夏都”的西寧,擁有大陸性高原半干旱氣候,近十年年平均氣溫6.6℃,但年日照時數高達2550.2小時,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特色農業的發展提供了難以復制的優勢。
據青海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王紫文介紹,西寧的冷涼氣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高溫日數少,西寧近十年僅有64天達到30℃以上的高溫標準,僅占夏季總天數的7%;二是入夏時間晚且夏季時間短,近10年西寧僅3年入夏,且夏季時間極短,都不足10天;三是體感溫度低,今年6月以來(至7月11日),西寧平均體感溫度僅13.2℃,按照體感溫度分級,均處在“舒適”范圍。
此外,西寧還具有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走進西寧的田間地頭,白天,充足的陽光灑向大地,夜晚,氣溫迅速下降,較大的晝夜溫差可達10℃左右。這種特質使得農作物在白天能夠盡情吸收養分,夜晚則減緩其呼吸作用,減少養分消耗,使其能夠更好地積累糖分。
冷涼地里長出“熱產業”
景陽茼蒿、湟中菜薹、湟源青蒜苗……依托獨有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西寧的冷涼蔬菜生產正“熱氣騰騰”。
來到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城關鎮下寺咀村的大通森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一株株嫩綠的豆苗破土而出,長勢喜人。當下正值豌豆苗采摘期,清晨6時許,不少村民便早早開始了采摘工作,手指翻飛間,一簇簇帶著露珠的豆苗被整齊碼進竹筐。“這豆苗脆生生、甜絲絲的,不少地方可都搶著要呢!”據大通縣蔬菜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張廣生介紹,今年大通縣豆苗的種植面積已突破2000畝,覆蓋城關、石山、塔爾等5個鄉鎮,每畝產量穩超300公斤。主要銷往廣州、上海、香港等省外市場。
在大通縣景陽鎮蘇家堡村,來自西寧鑫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種植基地的高原茼蒿在還帶著露珠的時候便經過分揀、打冷、裝箱等一系列程序,24小時內就會出現在北京、深圳等地的商超貨架上,成為千家萬戶餐桌上的美味,也成為了村民們的“金飯碗”。2024年該基地以850噸產量實現375萬元銷售收入,帶動270余名農戶就業,人均年收入超1.8萬元。
“以前總覺得我們這兒氣候不好,現在才知道,這是老天爺賞飯吃。”這句話,現在成為了不少村民的心聲。
據了解,2024年西寧市全年蔬菜播種面積24.59萬畝、產量66.11萬噸,冷涼蔬菜82%輸出省外,輸出55萬噸,產值16億元,帶動10.16萬人參與務工。同時,西寧已成為全省科技引領蔬菜產業發展核心區。
“天選”的草莓種植地
冷涼氣候的獨特優勢還讓西寧成為了“天選”的草莓種植地!據了解,西寧草莓的含糖量在14%-17%之間,比一般草莓甜度提高4%-7%,畝產可達5000斤至6000斤,比其他地區要高30%。2024年西寧草莓還被評為“中國氣候好產品”和《節氣名優特產品名錄》入榜產品。
目前,西寧市以湟中區攔隆口鎮玉拉村為核心成立西寧草莓研究院草莓科技研發中心,大通縣、城北區布局草莓標準化基地26個,面積3200畝。草莓品種達到50余種,年“西苗東輸”優質生產苗500萬株,鮮食草莓年產量達4500余噸,銷往廣西、新疆、陜西等12個省份。草莓產業實實在在成為了農民增收的“金產業”、鄉村振興的“聚寶盆”。
西寧冷涼農業正持續升溫
冷涼氣候是天賦,但如何把“天賦”轉化為“財富”?
近年來,西寧市緊緊抓住冷涼氣候這一特色優勢,大力發展冷涼蔬菜產業,將科技賦能作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撐。印發《西寧農谷·高品質農畜產品科創中心2025年重點任務清單》,全面落實4大工程24項專項行動,推進45項科技項目。其中,青海省特色植物資源綜合開發中試基地、青海省高原農產品加工中試基地等3個平臺入選首批青海省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成功培育認定馬鈴薯加工、青稞和藜麥綜合開發等市級研發中心,目前青藏高原冷涼蔬菜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即將掛牌。大力推進種苗繁育產業化推進工程,建設草莓集約化育苗基地500畝。建設馬鈴薯青薯9號2萬畝原(良)種繁育基地,生產微型薯200萬粒。
同時,為開辟多元化輸出渠道,西寧市還加快實體銷售平臺建設,在北京、上海等多地建立農產品專賣店、旗艦店,銜接省內高速公路服務區開設“智驛助農專柜”15家,銷售23類60余種特色產品,在杭州、成都等地布局前置倉10處,引入產品45種,并在青海駐京辦設置農畜產品展示展銷專區,推廣農畜產品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打通香港銷售平臺,打造首個在香港開設的“青海·西寧城市生活館”“河湟田源”區域品牌產品展銷體驗店,130余種高原特色農產品亮相香港。以明星單品冷涼蔬菜為代表的豆苗、菜薹運往澳門、香港市場,實現了高原冷涼特色蔬菜產業與國際市場的對接。
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從“零星種植”到“產業集群”,從“養在深閨”到“香飄四方”,冷涼氣候下的西寧農業正在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