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你們的‘一件事一次辦’真是幫了大忙!”6月25日,一句發自肺腑的感激之言,通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2345市民服務熱線傳遞到烏蘭縣社會保險服務局。電話中,青海悅茂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女士難掩激動,專門表揚了該局辦事窗口的工作人員葛英。
這通表揚電話的背后,是烏蘭縣人社系統深入踐行“廣系民生,以人為本”服務理念的生動實踐。7月7日,記者來到烏蘭縣政務服務大廳,探尋這通表揚電話背后的故事。
只見大廳內一派繁忙,各窗口工作人員都在緊張有序地為群眾辦理業務。在人社服務窗口,葛英正專注地為前來辦事的群眾解答問題,她專業的業務能力和親切的服務態度,讓這個窗口顯得格外溫暖。
說起表揚電話,葛英記憶猶新。時間回到6月下旬,工程項目開工在即,王女士卻對著繁雜的工傷保險參保手續犯了難。險種怎么核定?費用怎么計算?材料準備更是毫無頭緒。焦慮之下,她匆匆趕到烏蘭縣政務服務大廳尋求幫助。
“您別著急,我一步步給您講清楚。”葛英的熱情安撫瞬間化解了王女士心中的慌亂。葛英拿出一份清晰的材料清單,用最通俗的語言拆解政策難點,還配上直觀易懂的流程圖解。
在材料審核時,葛英敏銳發現部分數據遺漏,立即協助核對補正,避免了企業因材料問題反復奔波。業務辦理辦成后,王女士贊嘆不已,“原本一團亂麻的業務,在工作人員專業而溫暖的全程引導下順利辦結。”
在烏蘭人社的服務窗口里,這樣溫暖的故事不是個例。今年截至6月底,烏蘭縣人社系統已收到群眾贈送的4面錦旗,每一面背后都藏著一段動人的故事。
今年4月下旬,烏蘭縣人社局工作人員回訪工資拖欠案件的處理結果時,群眾李某將錦旗遞到工作人員手中,感激道:“多虧你們的幫助,我才能這么快拿到被拖欠的務工費用。”這面錦旗,承載的不僅是薪水的歸還,更是在困境中獲助的慰藉。
“如果因超時間辦理退休手續而造成少拿三四個月的退休養老金不予補辦,或者是視作繳納養老金的時間少了,無論是哪一個結果,損失都很慘重!”一位退休工人緊緊握著工作人員的手如是說。這面錦旗的背后,是一次及時辦理的養老金轉移,守護了退休生活的安寧。
在烏蘭縣人社窗口這片陣地上,榮譽并非憑空而來,而是源于對“群眾之事無小事”的鄭重恪守。
烏蘭縣人社局副局長石榮介紹,今年4月,就業窗口憑借精湛業務和貼心服務躋身“五星級”窗口紅榜,成為全縣政務服務的標桿;在每月窗口服務評比中,就業、社保窗口始終穩居前五……每個服務窗口的繁忙,都有一種令人心安的力量。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烏蘭縣人社部門基層辦事窗口推出一系列便民舉措,持續優化辦事流程、精簡辦理時限,“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讓群眾辦事更從容;更有“業務骨干服務隊”提供“一對一”精準指導,將“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承諾逐一兌現。
同時,服務觸角不斷向細微處延伸:開設的漢蒙雙語服務崗,累計辦理少數民族群眾業務200余件;推行“午間不打烊”延時服務,非工作時間急事照辦;啟動“銀發無憂”行動,為高齡老人提供上門認證、代繳代辦等暖心服務。
民生兜底網的針腳,正是在無數細微處的用心用情中織就。“窗口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也是展現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石榮深知群眾之事無小事。她表示,將以表揚為新的起點,打造群眾心中的人社服務“金字招牌”。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