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度“全國破產經典案例”提名獎評選結果公布,此次評選共收到來自全國范圍內各機構獨立或共同申報的161個案例,經過三輪投票,青海省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青海鹽湖鎂業有限公司、青海鹽湖海納化工有限公司重整案榜上有名。
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將典型案例培育作為提升司法能力、鑄造司法品牌、促進審判質效的重要抓手,這一實踐深刻揭示了一個司法規律,典型案例不僅是裁判結果的簡單呈現,更是人民法院審判經驗和司法智慧的結晶,是法律適用的生動詮釋。正如諺語所云:“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典型案例培育既是司法能力的產物,也是提升司法能力的途徑。在推進司法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典型案例的培育工作已然成為撬動司法能力整體提升的有力杠桿。
法律的權威不僅來源于國家強制力,更來源于社會公眾的認同與信仰。而典型案例,正是讓抽象的法律條文變得生動可感的最佳載體。典型案例具有獨特的規范價值和教育功能。當抽象的法律條文通過具體案例得到生動詮釋時,法律的指引作用便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彰顯。每一個典型案例都是一堂生動的法治公開課,通過具體事實與法律適用的完美結合,為公眾提供清晰的行為預期。培育典型案例,就是將紙面上的法轉化為行動中的法,使法治精神得以具象化傳播。通過傳播方式的轉變,使案例所蘊含的司法智慧和價值判斷,潛移默化地塑造社會的法治信仰。
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案例培育過程中,注重選取社會關注度高、具有普法意義的案件,通過以案釋法的方式,讓公眾更加直觀地理解法律規則和司法裁判的邏輯。例如,在消費者權益保護、勞動糾紛、家庭繼承等民生領域,該院通過發布典型案例,不僅明確了法律適用的標準,也向社會傳遞了公平正義的司法理念,增強了人民群眾對司法的信任感。當公眾通過典型案例了解到何種行為合法、何種行為違法時,法律的指引作用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新聞發布會、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多元化傳播渠道,讓典型案例走出法院、走進社會,使司法裁判的社會治理功能得到延伸。這種“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正是法治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
司法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法治建設的必然要求,而典型案例培育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抓手。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實踐探索表明,當典型案例培育工作得到充分重視并科學開展時,它就能夠成為提升司法能力、統一裁判尺度、參與社會治理的多功能平臺。未來,隨著案例指導制度的不斷完善,典型案例必將在司法實踐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法治青海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在這個意義上,加強典型案例培育不僅是一項具體工作,而是一種高層次的司法能力建設,更是一種司法理念,它體現的是對司法規律的尊重,對司法質量的追求,對司法為民宗旨的踐行。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