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標題頭條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聚力“專精特新” 鍛造硬核實力
——“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九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郭靚
發布時間:2024-05-12 07:54:44
編輯:童洋
QQ圖片202405120738342500T快鍛機組,配備25T操作機,具備連續鍛和快鍛功能,主要用于各類材料的自由鍛件生產。中鈦青鍛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大型鍛造裝備整齊排列,50噸操作機沿著軌道來回穿梭,被燒得通紅的鈦合金管材熾熱滾燙,智能操控室內代表生產狀況的指示燈閃爍不停……位于海東市樂都區工業園區的青海中鈦青鍛裝備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鈦青鍛”)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680MN/260MN多功能擠壓/模鍛機組正開足馬力趕制訂單。

  “這是由清華大學設計、自主可控的世界首臺(套)超大噸位多功能液壓機組,兼具擠壓和模鍛雙功能,擠壓能力居世界第一。”中鈦青鍛黨委書記、總經理李德清介紹,它是中鈦青鍛最重要的“部位”,其一氣呵成的優勢改寫了我國垂直擠壓高合金、難變形、大口徑厚壁無縫管的長度受技術限制的歷史。

  偌大的鍛造車間內,680MN/260MN多功能擠壓/模鍛機組龐大的綠色身軀看似笨重,卻蘊含著“專精特新”的技術和工藝,默默訴說著國之重器的威嚴。

  中鈦青鍛依托680MN/260MN多功能擠壓/模鍛機組,打造集自由鍛、擠壓、模鍛、熱處理、機械加工、理化檢測等完整的生產制造體系,通過鈦合金、高溫合金、高端鋁合金、高品質不銹鋼新材料的應用,研發、設計和生產低成本且高品質的大口徑無縫管材、大直徑棒材、大尺寸鍛件,以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培育新質生產力,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鈦是一種銀白色稀有金屬,具有重量輕、強度高、耐腐蝕等特征。“由于原材料的特殊性,在具體設計和擠壓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成形效果不理想。我們通過技術創新和科研攻關,突破了擠壓技術難點。同時,讓航空、航天、海洋、核電、高鐵等所需的高端大型模鍛件依賴進口成為過去,實現自主制造。”

  李德清表示,近年來,公司堅持創新驅動,多措并舉加快建設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在裝備制造領域承擔了5項國家專項,獲得專利超54項,掌握了變速擠壓、復雜成形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有力支撐了航空發動機、重型燃氣輪機、新型火電機組等重點工程建設。

  聚力攻堅,步履不停。4月13日晚,中鈦青鍛再次刷新紀錄。隨著我國高端裝備、防護工程、海洋工程等領域對高強度鋼大規格異型材的需求不斷提高,經中鈦青鍛技術團隊、北京科技大學、上海同濟綠建土建結構預制裝配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通力合作,680MN/260MN多功能擠壓/模鍛機組成功擠壓出壁厚40毫米、外切圓直徑大于500毫米、長度16米的T型和L型高強度鋼型材。

  該產品的成功試制,突破了高強度鋼微合金化設計、模具設計、工藝設計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我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對高強度鋼大規格異型材擠壓工藝技術“0”到“1”的突破,填補了世界空白。

  “研發只是第一步,讓新技術走上生產線,同樣重要。”李德清說,中鈦青鍛不斷在傳承中創新,在追求卓越中超越,在國家大型工程領域為解決“卡脖子”工程提供重要支撐,使企業成為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的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企業。

  在航空航天領域,重點生產飛機大型結構件、大型肋板、航空發動機渦輪盤用棒材等。突破了大擠壓比、大直徑鈦合金航空棒材擠壓技術,研制生產了一批性能優異的航空用鈦合金棒材,成本比同行業下降10%以上,性能提升近1倍,為國家新機型向著大型化整體化發展提供保障。

  在能源化工領域,重點生產650℃高效超超臨界火電管道、核電用高品質不銹鋼管道,突破了石油化工用大口徑高品質不銹鋼管道擠壓技術,公司生產的石化管道各項指標檢測合格,部分指標優于進口管材,為實現石化管道國產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海洋工程領域,研制生產鈦合金高壓氣瓶用管道,并旋壓成氣瓶通過性能驗證,解決了HQT用氣瓶的防腐蝕、耐高溫、耐高壓難題。

  在軌道交通領域,重點生產新一代450KM高鐵鈦合金轉向架橫梁等產品,解決國家新型高速列車在輕量化及可靠性方面的工程挑戰。

  除此之外,中鈦青鍛在轉型升級中,瞄準智能化也聚焦綠色化。生產環節更是勇當“碳達峰碳中和”的“先行者”“探路者”,率先改變現有碳排放格局,淘汰高耗能燃煤動力,改用電能和天然氣,在國家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項目攻關中,主要負責主、再熱蒸汽管道、旁路管道等厚壁大管道的制造。

  目前,中鈦青鍛已完成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管道的擠壓研制,采用比P91、P92更為先進的新型材料,突破表面防護處理、穿孔、擠壓與熱處理等工藝難點,使得燃煤發電機組管道承受溫度提高50℃以上,經實際運行,預計供電煤耗可降低50克/千瓦時,二氧化碳排放將減少14%。這項技術的研發和產品的廣泛應用,對我國實現火電結構調整、節能降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走持續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我們將不斷提高以680MN擠壓/模鍛機組為依托的擠壓/模鍛能力,繼續聚焦大口徑無縫管材、大直徑棒材、大尺寸鍛件‘三大產品’,拓展新賽道,加大自主研發創新。”李德清說,不僅提升鈦合金、高溫合金、高端鋁合金、高品質不銹鋼新材料的成型工藝水平,還要在產業鏈上游引進這四大新材料的原材料供應企業,在產業鏈下游引進鍛件、管材機加工企業,為青海裝備制造業引鏈、補鏈、強鏈,促進青海新材料和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民企“好聲音”】

  2018年年底,李德清只身一人從沈陽來到海東,擔任中鈦青鍛總經理一職。2021年,作為民營企業界的市人大代表,李德清提出以鈦合金原材料為主,爭取打造兩家上市公司,形成從原礦到加工一系列的產業鏈經濟,同時,以6.8萬噸多功能壓機為主要切入點,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德清感言:“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勇立新時代潮頭,中鈦青鍛將堅持技術創新與企業發展相結合,堅持利用科學技術的核心動力能力,構建資源節約體系和技術支撐,突破節能減排的瓶頸,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于資源能源和環境的依賴性,從而為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技術保障,領導企業健康發展,為海東市及青海省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推薦閱讀
陳剛吳曉軍與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一行座談
陳剛吳曉軍與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一行座談
青海:43項全民健身比賽將在全省各地陸續開展
青海西寧:“港澳游”訂單同比增長一倍
“石榴花開在青海”主題征文啟事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2023年度媒體社會責任報告
青海海東:“青超聯賽”籌備有序高效推進
青海黃南:文化旅游市場持續升溫
24H熱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青海,...
陳剛吳曉軍與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一行座談
一季度青海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深研“...
【筑夢現代化 共繪新圖景】讓更多優質藏藥制劑成為...
鋼鐵“天路”在雪域高原沐春風展巨變——青藏鐵路...
【祖國好 家鄉美】“新家新面貌讓人心情敞亮!”
青海開展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優化提升三年行動
全省安全生產視頻調度會召開 陳剛提出工作要求 吳...
青海省印發“組團式”援青工作“職責清單” 進一步...
熱點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青海,讓5G飛入可可西里無人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一線報道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祖國好 家鄉美】回到“新居” “遷出”幸福——青海循化縣首批災后農房回遷見聞
【祖國好 家鄉美】回...
【鄉村振興在青海】與“菌”同行,繪出鄉村振興幸福圖景
【鄉村振興在青海】...
向世界展示“青字號”產品魅力 青海省54家企業亮相2024年中國品牌日活動
向世界展示“青字號...
青海:探訪初夏的黃河源頭扎陵湖和鄂陵湖
青海:探訪初夏的黃...
青海西寧:高原古城掀起“五瓣丁香熱”
青海西寧:高原古城...
青海西寧:2.2萬套老舊小區改造全面開工
青海西寧:2.2萬套老...
青海西寧:如何越夜越火
青海西寧:如何越夜越火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聚力“專精特新” 鍛造硬核實力
——“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九

青海日報
2024-05-12 07:5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聚力“專精特新” 鍛造硬核實力
——“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九

青海日報
2024-05-12 07:5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聚力“專精特新” 鍛造硬核實力
——“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九

  • 2024-05-12 07:54:44
  • 來源:青海日報
QQ圖片202405120738342500T快鍛機組,配備25T操作機,具備連續鍛和快鍛功能,主要用于各類材料的自由鍛件生產。中鈦青鍛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大型鍛造裝備整齊排列,50噸操作機沿著軌道來回穿梭,被燒得通紅的鈦合金管材熾熱滾燙,智能操控室內代表生產狀況的指示燈閃爍不停……位于海東市樂都區工業園區的青海中鈦青鍛裝備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鈦青鍛”)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680MN/260MN多功能擠壓/模鍛機組正開足馬力趕制訂單。

  “這是由清華大學設計、自主可控的世界首臺(套)超大噸位多功能液壓機組,兼具擠壓和模鍛雙功能,擠壓能力居世界第一。”中鈦青鍛黨委書記、總經理李德清介紹,它是中鈦青鍛最重要的“部位”,其一氣呵成的優勢改寫了我國垂直擠壓高合金、難變形、大口徑厚壁無縫管的長度受技術限制的歷史。

  偌大的鍛造車間內,680MN/260MN多功能擠壓/模鍛機組龐大的綠色身軀看似笨重,卻蘊含著“專精特新”的技術和工藝,默默訴說著國之重器的威嚴。

  中鈦青鍛依托680MN/260MN多功能擠壓/模鍛機組,打造集自由鍛、擠壓、模鍛、熱處理、機械加工、理化檢測等完整的生產制造體系,通過鈦合金、高溫合金、高端鋁合金、高品質不銹鋼新材料的應用,研發、設計和生產低成本且高品質的大口徑無縫管材、大直徑棒材、大尺寸鍛件,以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培育新質生產力,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鈦是一種銀白色稀有金屬,具有重量輕、強度高、耐腐蝕等特征。“由于原材料的特殊性,在具體設計和擠壓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成形效果不理想。我們通過技術創新和科研攻關,突破了擠壓技術難點。同時,讓航空、航天、海洋、核電、高鐵等所需的高端大型模鍛件依賴進口成為過去,實現自主制造。”

  李德清表示,近年來,公司堅持創新驅動,多措并舉加快建設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在裝備制造領域承擔了5項國家專項,獲得專利超54項,掌握了變速擠壓、復雜成形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有力支撐了航空發動機、重型燃氣輪機、新型火電機組等重點工程建設。

  聚力攻堅,步履不停。4月13日晚,中鈦青鍛再次刷新紀錄。隨著我國高端裝備、防護工程、海洋工程等領域對高強度鋼大規格異型材的需求不斷提高,經中鈦青鍛技術團隊、北京科技大學、上海同濟綠建土建結構預制裝配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通力合作,680MN/260MN多功能擠壓/模鍛機組成功擠壓出壁厚40毫米、外切圓直徑大于500毫米、長度16米的T型和L型高強度鋼型材。

  該產品的成功試制,突破了高強度鋼微合金化設計、模具設計、工藝設計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我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對高強度鋼大規格異型材擠壓工藝技術“0”到“1”的突破,填補了世界空白。

  “研發只是第一步,讓新技術走上生產線,同樣重要。”李德清說,中鈦青鍛不斷在傳承中創新,在追求卓越中超越,在國家大型工程領域為解決“卡脖子”工程提供重要支撐,使企業成為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的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企業。

  在航空航天領域,重點生產飛機大型結構件、大型肋板、航空發動機渦輪盤用棒材等。突破了大擠壓比、大直徑鈦合金航空棒材擠壓技術,研制生產了一批性能優異的航空用鈦合金棒材,成本比同行業下降10%以上,性能提升近1倍,為國家新機型向著大型化整體化發展提供保障。

  在能源化工領域,重點生產650℃高效超超臨界火電管道、核電用高品質不銹鋼管道,突破了石油化工用大口徑高品質不銹鋼管道擠壓技術,公司生產的石化管道各項指標檢測合格,部分指標優于進口管材,為實現石化管道國產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海洋工程領域,研制生產鈦合金高壓氣瓶用管道,并旋壓成氣瓶通過性能驗證,解決了HQT用氣瓶的防腐蝕、耐高溫、耐高壓難題。

  在軌道交通領域,重點生產新一代450KM高鐵鈦合金轉向架橫梁等產品,解決國家新型高速列車在輕量化及可靠性方面的工程挑戰。

  除此之外,中鈦青鍛在轉型升級中,瞄準智能化也聚焦綠色化。生產環節更是勇當“碳達峰碳中和”的“先行者”“探路者”,率先改變現有碳排放格局,淘汰高耗能燃煤動力,改用電能和天然氣,在國家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項目攻關中,主要負責主、再熱蒸汽管道、旁路管道等厚壁大管道的制造。

  目前,中鈦青鍛已完成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管道的擠壓研制,采用比P91、P92更為先進的新型材料,突破表面防護處理、穿孔、擠壓與熱處理等工藝難點,使得燃煤發電機組管道承受溫度提高50℃以上,經實際運行,預計供電煤耗可降低50克/千瓦時,二氧化碳排放將減少14%。這項技術的研發和產品的廣泛應用,對我國實現火電結構調整、節能降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走持續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我們將不斷提高以680MN擠壓/模鍛機組為依托的擠壓/模鍛能力,繼續聚焦大口徑無縫管材、大直徑棒材、大尺寸鍛件‘三大產品’,拓展新賽道,加大自主研發創新。”李德清說,不僅提升鈦合金、高溫合金、高端鋁合金、高品質不銹鋼新材料的成型工藝水平,還要在產業鏈上游引進這四大新材料的原材料供應企業,在產業鏈下游引進鍛件、管材機加工企業,為青海裝備制造業引鏈、補鏈、強鏈,促進青海新材料和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民企“好聲音”】

  2018年年底,李德清只身一人從沈陽來到海東,擔任中鈦青鍛總經理一職。2021年,作為民營企業界的市人大代表,李德清提出以鈦合金原材料為主,爭取打造兩家上市公司,形成從原礦到加工一系列的產業鏈經濟,同時,以6.8萬噸多功能壓機為主要切入點,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德清感言:“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勇立新時代潮頭,中鈦青鍛將堅持技術創新與企業發展相結合,堅持利用科學技術的核心動力能力,構建資源節約體系和技術支撐,突破節能減排的瓶頸,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于資源能源和環境的依賴性,從而為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技術保障,領導企業健康發展,為海東市及青海省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 郭靚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