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老師,您還會回來嗎?如果您不回來了,將來我考北京的學校去找您!”7月2日,玉樹藏族自治州第二民族高級中學的教學名師工作室,高二年級的學生簇擁著即將結束援青任期的王宗蘭老師,依依惜別。
王宗蘭來自北京市石景山區第二實驗學校,是“組團式”幫扶玉樹州第二民族高級中學第五期第二批援青教師之一。
“剛來學校時,我發現學生熱情好學,但靦腆羞澀,面對老師時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發言不夠積極。”王宗蘭說,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實際收獲,她和5位同批援青教師主動向學校教師傳授教學方法,大力推行“精講多練”課堂模式,嚴格規定每節課講課不超過30分鐘,學生練習“說和做”不少于10分鐘。
王宗蘭說:“老師講完不等于學生學會,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才能提高學生的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王宗蘭和其他援青老師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深植于學校日常教育與管理后,很快取得了實效。玉樹州第二民族高級中學黨總支書記才仁戰斗說:“援青教師充分發揮了‘傳幫帶’的作用,學校基礎教育不斷夯實,前進動能勢頭強勁,2025年高考,玉樹州第二民族高級中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我時常對學生說,要是老師有魔法,講的所有東西都能印在你們腦子里多好呀,但是不行,你們得自己去經歷、自己去感受、自己去成長。”王宗蘭的心聲,這與其他援青教師不謀而合,2023年,王宗蘭和北京援青的常務副校長胥慶、教科研主任祝發智以及物理教師張旭攜手理化生教研組教師,參與第十屆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實驗作品大賽籌備工作,探索科技創新教育的新模式,為學生開辟了一條科技成才“新門路”,實現了玉樹州第二民族高級中學科技從無到有的突破。

“老師帶領我們搭建訓練賽道,幫助定制了‘太空車’模型,關注我們的每次訓練,提供及時而又詳細的指導,我們一起摸索、測試和改進,不斷取得進步。”參賽學生格來然丁說。
2024年5月,學生格來然丁和梅美代表玉樹州參加在西寧市舉行的復賽,在穿越障礙物時,相互配合,表現出色,被裁判評定為“優秀”,取得了優秀獎。
2024年8月,玉樹州第二民族高級中學5位學生在“組團式”幫扶團隊老師的陪同下,前往北京參加第十五屆“北斗杯”全國青少年空天科技體驗與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斬獲“北斗智慧時空”創意小論文項目高中組一等獎1項,“北斗智慧時空”創想畫項目高中組三等獎2項,留下玉樹學子的成長印記。
榮譽背后,是老師以心血澆灌的日日夜夜。援青物理老師張旭說:“我們教的不僅是題目的解法,更是學生對未來的信念,終有一天,玉樹的孩子,一樣能站在科技的前沿。”
自2022年7月,玉樹州第二民族高級中學被列入國家鄉村振興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學校后,學;A設施建設、硬件條件不斷改善,學校制度建設和總體管理不斷規范,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獲得青海省“智慧校園示范校”、青海省“數字化校園2.0示范校”、教育部“第二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等榮譽。
山海相隔,師心無距?缭缴胶5“組團式”幫扶,不僅帶來了先進理念和方法,更傳遞了“負責任、有內涵、有溫度”的教育追求,北京援青老師的心血如靜水流深,在高原腹地悄然改變著命運的河道,“去北京找您”的心聲并非童言輕許,而是知識火種點燃后對廣闊世界的真誠渴望。當學生用智慧打開了一扇科技之窗,當“老師”二字承載起超越地域的親情重量,綿延千里的教育長卷上留下了“組團式”幫扶寫下的生動注腳。
。▉碓矗呵嗪H請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