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記者 陳郁 報道)7月10日,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1-5月,青海省農產品出口表現亮眼,出口額達2.6億元,同比增長44.9%,增速高居全國榜首。其中,高原冷涼蔬菜出口1812.8噸,同比增長210%;冷水魚產品出口2344.7噸,同比增長130%。以高原冷涼蔬菜和冷水魚為核心的“雙冷”產業戰略成效顯著,高原“冷資源”正加速轉化為出口“熱動能”。
今年以來,青海省依托獨特的“冷資源”優勢,全力推進冷水魚、冷涼蔬菜萬噸級“雙冷”產業集群建設,構建高效流通體系、嚴把質量安全關、持續擴大生產規模,產業體系日趨完善。高原冷涼蔬菜核心產區已實現“當日采摘、當日送達”直飛北京、上海、深圳;海東市樂都區啟動直供“北上廣港”計劃,日均發貨200噸;大通豌豆苗實現日均空運250公斤至滬深市場。同時,在廣東成功設立的西寧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批配中心。冷水魚產業發展穩中向好,鮭鱒魚出口尤為亮眼。主要品種批發均價穩定在約50元/公斤。質量安全基礎穩固,13家水產品養殖基地獸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達100%,8個縣的虹鱒養殖場及水庫IHNV(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和IPNV(傳染性胰臟壞死病毒)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目前,青海省已建成標準化露地蔬菜基地312個,海關備案的出口基地數量增至49家,出口品種擴展至19種。全省冷水魚養殖面積達45萬平方米,產值突破4億元。其中,虹鱒魚年產量達1.5萬噸,占全國鱒魚養殖產量的35%,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鮭鱒魚網箱養殖基地。截至5月底,全省蔬菜種植面積達45.86萬畝,產量17.56萬噸,同比分別增長7.2%和5.1%;水產品總產量達5663.18噸。預計到6月底,水產品總產量將達6500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1.3%,為持續擴大出口提供了充足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