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全民共筑安全防線 護航高質量發展
——2025年青海省“安全生產月”活動綜述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董 潔
發布時間:2025-07-04 06:57:48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安全是高原發展的生命線,是民生福祉的壓艙石。在第24個全國“安全生產月”期間,青海省以“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查找身邊安全隱患”為行動綱領,全省上下同心、政企民協同,通過開展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的安全生產活動,推動安全理念如春風化雨般浸潤人心,為青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構筑起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互動體驗強宣教

  安全理念入人心

  六月的青海,陽光灑遍高原大地,安全的種子也在此時蓬勃生長。6月16日,青海省“安全宣傳咨詢日”主場活動在西寧市中心廣場盛大啟幕,一場全方位、立體化的安全知識盛宴呈現在群眾眼前;顒蝇F場,咨詢臺、宣傳展板、應急救援裝備展示區等錯落有致,吸引大批群眾駐足。

  醉駕酒駕模擬體驗區成為人氣最旺的“打卡點”。特制的VR眼鏡將虛擬與現實巧妙融合,參與者戴上后,瞬間仿佛置身于醉駕后的危險境地:道路扭曲變形、視線模糊不清、身體不受控制。市民張先生體驗后心有余悸地說:“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太震撼了,以前覺得酒駕離自己很遠,現在才知道這是拿生命在冒險,以后絕對不會有僥幸心理。”這種沉浸式體驗讓“酒后禁駕”的理念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中。

  無人機展示區同樣備受矚目。印有“青海應急”標識的白色無人機,不僅外觀科技感十足,其強大的功能更是令人贊嘆。它擁有長達六小時的續航能力,配合高清攝像頭和先進傳感技術,能夠在應急救援中迅速升空,成為“空中偵察兵”,為救援指揮提供精準、及時的現場信息。這不僅展現了青海在應急裝備領域的科技實力,更讓群眾直觀感受到科技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的強大力量。

  西寧主會場的熱烈氛圍也在全省各地同步上演。西寧市城東區在王家莊小商品批發市場,工作人員針對商戶的經營特點,詳細講解消防安全知識,手把手教商戶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排查店鋪內的安全隱患;城北區在朝陽公園,通過設置卡通形象的宣傳展板、發放趣味安全知識手冊,吸引眾多家長和孩子參與,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傳播安全理念;城中區聯合南川工業園區管委會在城南廣場,將安全生產知識與園區企業實際相結合,為企業職工和群眾提供專業、實用的安全指導;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安全宣誓環節,企業代表鏗鏘有力的誓言響徹廣場,彰顯出守護安全的堅定決心。

  全民參與查隱患

  織密筑牢防護網

  隱患是事故的“溫床”,排查整治隱患是安全生產的關鍵“防線”。青海省以“安全生產月”為契機,掀起全民參與的隱患排查行動,從企業車間到社區街巷,從校園課堂到物流網點,安全隱患排查的“顯微鏡”無處不在,共同織就一張密實的安全防護網絡。

  在企業一線,“吹哨人”制度成為安全生產的“前沿哨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推動企業建立內部隱患報告獎勵機制,激發員工主動“找茬”的積極性。今年以來,企業共收到26276件內部職工反饋的安全隱患,發放獎勵資金37.3萬余元。這種“人人都是安全員”的氛圍,讓安全隱患無處遁形。

  社區作為基層安全治理的“神經末梢”,發動網格員、志愿者開展“地毯式”排查。西寧市某老舊小區內,志愿者發現一棟居民樓的電動車充電樁線路被私拉亂接,存在嚴重火災隱患。社區立即聯合電力部門進行整改,并加裝智能充電樁,同時開展安全用電宣傳。

  新業態從業者也成為隱患排查的“移動力量”。海北藏族自治州應急管理系統主動作為,凝聚合力,先后組織8家快遞品牌和4家外賣平臺近180名快遞小哥、外賣騎手開展“理論教學+情景互動+實操練習”三位一體的應急救護培訓,使他們不僅能保護自身安全,還能在服務過程中為群眾提供緊急救助。

  校園安全排查則聚焦“細微之處”。各學校對實驗室;饭芾、體育設施穩固性、食堂燃氣安全等進行專項檢查。同時,通過“安全隱患我來找”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參與校園安全管理,培養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真正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

  從生產車間到城市街巷,從校園角落到新興行業,這場全民參與的隱患排查行動,不僅是對風險隱患的“大掃除”,更是一次安全生產理念的深度踐行。

  創新舉措強根基

  賦能安全新發展

  安全生產的長效發展,離不開應急能力的提升與安全文化的浸潤。青海省從強化執法規范、完善應急體系、培育社會共治等多維度發力,推動安全生產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御”轉變,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的安全動能。

  在執法能力建設上,海西州開展涉企行政執法專題培訓,通過“理論講解+案例剖析”的方式,規范執法流程,提升執法人員精準發現問題、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海東市則通過簽訂應急、消防、特警三方聯動協議,整合救援資源,建立聯合訓練和應急響應機制,確保在突發事件中實現“快速響應、協同作戰”。

  應急演練成為檢驗和提升能力的“試金石”。海南藏族自治州在貴德縣萬家商貿城開展人員密集場所火災疏散演練,模擬火情發生后,消防、醫療、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協同作戰,從初期撲救、人員疏散到傷員救治,全流程實戰化演練暴露出部分環節銜接不暢等問題,為后續改進提供了方向。

  社會共治機制不斷完善,激發全民參與熱情。大通縣、果洛藏族自治州分別聘任安全生產社會監督員、觀察員,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群眾代表擔任安全生產“監督員”“吹哨人”。他們深入街巷、企業,將發現的電動車違規充電、工地安全防護缺失等問題及時反饋給監管部門。

  各地還通過安全生產知識競賽、文藝演出等形式,推動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西寧市生物園區舉辦的首屆安全生產知識競賽,創新采用“理論+實踐”模式,設置隱患查找、應急救援模擬等環節,企業職工在“實戰”中提升安全技能;海東市通過安全主題文藝巡演,將安全生產知識融入歌舞、小品,讓群眾在歡聲笑語中增強安全意識。

  安全發展,久久為功。2025年青海省“安全生產月”活動,通過咨詢日活動的多維互動、隱患排查行動的全民動員和安全能力建設的創新賦能,在全省范圍內奏響“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時代強音。安全生產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青海省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深化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凝聚起全社會的安全合力,讓安全之光照亮高原發展的每一步征程,為全省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和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如磐石的安全保障。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吳曉軍:以優良作風保障新青海建設行穩致遠
省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
省委宣傳部2025年公開考錄公務員擬錄用人員公示
今年前五個月青海西寧消費升級勢頭凸顯
青海西寧:祁連路高架橋主體工程完工通車
24H熱點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十色馬甲...
青海特色農產品出口再添“新成員”
青海啟動省級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
羅東川在海西州格爾木市、德令哈市調研時強調 堅定...
青海全面上線“醫保錢包”實現職工個人賬戶跨省共濟
青海省祁連縣:多措并舉推動農牧產能穩定增長
青海省海西州:“互聯網+精神文明建設”模式開啟#...
青海省貴德縣:嚴抓作風提效能 精準服務暖民心
青海:首屆西寧城市旅游消費季盛大啟幕 政企聯動打...
【文化中國行】百態非遺齊鳴三明客家文化走進青海
熱點圖片
【援青禮贊】一株蒲公英,種在千里之外
【援青禮贊】一株蒲...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咖啡香漫“新天地”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
【農經觀察】一只高原蜂的產業破繭
【農經觀察】一只高...
【一線故事】冷涼蔬菜的增收密碼
【一線故事】冷涼蔬...
暖心:大雨傾盆公交司機送傘 感恩:老人執著尋人表謝意
暖心:大雨傾盆公交...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美食幸福一座城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露營基地逐夢人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
青;ブ河筒嘶ㄩ_河湟美
青;ブ河筒嘶ㄩ_...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全民共筑安全防線 護航高質量發展
——2025年青海省“安全生產月”活動綜述

青海日報
2025-07-04 06:5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全民共筑安全防線 護航高質量發展
——2025年青海省“安全生產月”活動綜述

青海日報
2025-07-04 06:5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全民共筑安全防線 護航高質量發展
——2025年青海省“安全生產月”活動綜述

  • 2025-07-04 06:57:48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安全是高原發展的生命線,是民生福祉的壓艙石。在第24個全國“安全生產月”期間,青海省以“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查找身邊安全隱患”為行動綱領,全省上下同心、政企民協同,通過開展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的安全生產活動,推動安全理念如春風化雨般浸潤人心,為青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構筑起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互動體驗強宣教

  安全理念入人心

  六月的青海,陽光灑遍高原大地,安全的種子也在此時蓬勃生長。6月16日,青海省“安全宣傳咨詢日”主場活動在西寧市中心廣場盛大啟幕,一場全方位、立體化的安全知識盛宴呈現在群眾眼前。活動現場,咨詢臺、宣傳展板、應急救援裝備展示區等錯落有致,吸引大批群眾駐足。

  醉駕酒駕模擬體驗區成為人氣最旺的“打卡點”。特制的VR眼鏡將虛擬與現實巧妙融合,參與者戴上后,瞬間仿佛置身于醉駕后的危險境地:道路扭曲變形、視線模糊不清、身體不受控制。市民張先生體驗后心有余悸地說:“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太震撼了,以前覺得酒駕離自己很遠,現在才知道這是拿生命在冒險,以后絕對不會有僥幸心理。”這種沉浸式體驗讓“酒后禁駕”的理念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中。

  無人機展示區同樣備受矚目。印有“青海應急”標識的白色無人機,不僅外觀科技感十足,其強大的功能更是令人贊嘆。它擁有長達六小時的續航能力,配合高清攝像頭和先進傳感技術,能夠在應急救援中迅速升空,成為“空中偵察兵”,為救援指揮提供精準、及時的現場信息。這不僅展現了青海在應急裝備領域的科技實力,更讓群眾直觀感受到科技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的強大力量。

  西寧主會場的熱烈氛圍也在全省各地同步上演。西寧市城東區在王家莊小商品批發市場,工作人員針對商戶的經營特點,詳細講解消防安全知識,手把手教商戶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排查店鋪內的安全隱患;城北區在朝陽公園,通過設置卡通形象的宣傳展板、發放趣味安全知識手冊,吸引眾多家長和孩子參與,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傳播安全理念;城中區聯合南川工業園區管委會在城南廣場,將安全生產知識與園區企業實際相結合,為企業職工和群眾提供專業、實用的安全指導;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安全宣誓環節,企業代表鏗鏘有力的誓言響徹廣場,彰顯出守護安全的堅定決心。

  全民參與查隱患

  織密筑牢防護網

  隱患是事故的“溫床”,排查整治隱患是安全生產的關鍵“防線”。青海省以“安全生產月”為契機,掀起全民參與的隱患排查行動,從企業車間到社區街巷,從校園課堂到物流網點,安全隱患排查的“顯微鏡”無處不在,共同織就一張密實的安全防護網絡。

  在企業一線,“吹哨人”制度成為安全生產的“前沿哨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推動企業建立內部隱患報告獎勵機制,激發員工主動“找茬”的積極性。今年以來,企業共收到26276件內部職工反饋的安全隱患,發放獎勵資金37.3萬余元。這種“人人都是安全員”的氛圍,讓安全隱患無處遁形。

  社區作為基層安全治理的“神經末梢”,發動網格員、志愿者開展“地毯式”排查。西寧市某老舊小區內,志愿者發現一棟居民樓的電動車充電樁線路被私拉亂接,存在嚴重火災隱患。社區立即聯合電力部門進行整改,并加裝智能充電樁,同時開展安全用電宣傳。

  新業態從業者也成為隱患排查的“移動力量”。海北藏族自治州應急管理系統主動作為,凝聚合力,先后組織8家快遞品牌和4家外賣平臺近180名快遞小哥、外賣騎手開展“理論教學+情景互動+實操練習”三位一體的應急救護培訓,使他們不僅能保護自身安全,還能在服務過程中為群眾提供緊急救助。

  校園安全排查則聚焦“細微之處”。各學校對實驗室;饭芾、體育設施穩固性、食堂燃氣安全等進行專項檢查。同時,通過“安全隱患我來找”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參與校園安全管理,培養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真正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

  從生產車間到城市街巷,從校園角落到新興行業,這場全民參與的隱患排查行動,不僅是對風險隱患的“大掃除”,更是一次安全生產理念的深度踐行。

  創新舉措強根基

  賦能安全新發展

  安全生產的長效發展,離不開應急能力的提升與安全文化的浸潤。青海省從強化執法規范、完善應急體系、培育社會共治等多維度發力,推動安全生產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御”轉變,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的安全動能。

  在執法能力建設上,海西州開展涉企行政執法專題培訓,通過“理論講解+案例剖析”的方式,規范執法流程,提升執法人員精準發現問題、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海東市則通過簽訂應急、消防、特警三方聯動協議,整合救援資源,建立聯合訓練和應急響應機制,確保在突發事件中實現“快速響應、協同作戰”。

  應急演練成為檢驗和提升能力的“試金石”。海南藏族自治州在貴德縣萬家商貿城開展人員密集場所火災疏散演練,模擬火情發生后,消防、醫療、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協同作戰,從初期撲救、人員疏散到傷員救治,全流程實戰化演練暴露出部分環節銜接不暢等問題,為后續改進提供了方向。

  社會共治機制不斷完善,激發全民參與熱情。大通縣、果洛藏族自治州分別聘任安全生產社會監督員、觀察員,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群眾代表擔任安全生產“監督員”“吹哨人”。他們深入街巷、企業,將發現的電動車違規充電、工地安全防護缺失等問題及時反饋給監管部門。

  各地還通過安全生產知識競賽、文藝演出等形式,推動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西寧市生物園區舉辦的首屆安全生產知識競賽,創新采用“理論+實踐”模式,設置隱患查找、應急救援模擬等環節,企業職工在“實戰”中提升安全技能;海東市通過安全主題文藝巡演,將安全生產知識融入歌舞、小品,讓群眾在歡聲笑語中增強安全意識。

  安全發展,久久為功。2025年青海省“安全生產月”活動,通過咨詢日活動的多維互動、隱患排查行動的全民動員和安全能力建設的創新賦能,在全省范圍內奏響“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時代強音。安全生產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青海省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深化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凝聚起全社會的安全合力,讓安全之光照亮高原發展的每一步征程,為全省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和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如磐石的安全保障。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董 潔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