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盛夏的黃河岸畔天高云闊、山河壯美。7月18日上午,炎炎烈日下,第二屆全國拉面技能大賽在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新區火熱開幕。本次比賽聲勢浩大,31個省(區、市)的86支代表隊、320名參賽選手,滿懷信心地步入賽場,一場集味覺、視覺于一體的感官盛宴大幕就此拉開。
中午時分,烈日炙烤著大地,廣場中央圓圈形的賽場內,一場酣暢淋漓的比賽如火如荼地展開。
選手們紛紛亮出拿手絕活——面劑子在一雙雙巧手下變換著形態,六種粗細不一的面條在空中飛舞,濃郁的牛肉湯味香飄四溢,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的青海拉面陸續端上了裁判桌。
選手們或基本功扎實、或有秘制湯料、或品相出眾、或別出心裁。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裁判員嚴謹有序、公平公正,在一根根面條的質感中,在一口口濃郁的湯汁中,在一碗碗美味的佳肴里,品味青海拉面的無限可能。
首次受邀參加大賽的陜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杜西鋒是大賽的裁判長,經過兩天的觀察和感受,他由衷地贊嘆:“一個地方美食能發展成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很不容易,老百姓還能參與其中享受發展成果。我從大賽的籌備等各個環節,看到了各級政府對拉面產業發展的重視,也參觀了化隆縣拉面產業園和大數據中心,青海拉面未來可期。”
杜西鋒介紹,這次大賽由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兩部分組成,實際操作設置手工拉面基本功、拉面調湯、拉面成品、創新拉面四個項目。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加入的創新拉面項目是與時俱進的體現。他說,拉面產業要走深走實走遠,還得不斷挖掘潛力,不斷適應社會發展。
說話間,來自上海代表團的參賽選手端上了創新研發的“上海三件套創意涼面”,引得裁判們的注意。盤中盛著用火龍果汁調成的紫色面條和菠菜汁調成的綠色面條,旁邊有用青筍、黃瓜、紫洋蔥雕刻的“上海三件套”(上海中心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點綴,別具新意。
上海蘭承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馬舍木斯高興地介紹:“我們在上海有15家直營店,經過多年發展,將青海拉面與上海口味融合,受到上海人的喜愛。這次參加大賽除了要向同行學習技藝,也要展示我們在上海的青海人對拉面的熱愛。”
比賽現場,像馬舍木斯一樣,懷揣著對家鄉的熱愛,抱著宣傳自己拉面品牌和學習心態的選手比比皆是。
在河北、廣西、天津等省、市、自治區開了6年拉面店的馬由努四,今年是第二次參加比賽。拉面不僅是他發家致富的密鑰,還是他引以為豪的本領。
雖然去年拿了金獎(第一名),但他說今年的比賽熱情比成績更重要:“大賽的規格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多了很多品牌店的選手,競爭壓力大,但我還是特意關了店來參賽,就是希望通過參加比賽,為宣傳青海、宣傳青海拉面作出我們拉面人的小小貢獻。”
從2019年青海舉辦首屆拉面行業技能競賽,到2023年首屆全國拉面技能大賽落地海東,如今,第二屆全國拉面技能大賽接續舉辦,標志著青海拉面從“家常便飯”到“地方美味”再到“全球佳肴”的傳奇旅程。
這一碗獨具匠心的熱湯拉面,如今已是河湟地區的“富民產業”,是大美青海連接各地的“文化紐帶”,是青海人創造幸福生活的“黃金碗”,更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連心橋”。
通過比賽,一代代行業精英、一個個拿手絕活匯聚海東,藏在拉面中的真功夫、新創意,將通過指尖、舌尖,流淌在高原大地,經匠心傳承,描繪拉面產業的“大未來”。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