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6月10日,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哇賽鄉富欽村筆直的村道上,一位身穿綠色馬甲的年輕小伙推著垃圾車穿梭其間,不時停靠在路邊的圍欄旁,與眾多村民合力將清掃出的垃圾裝車運往集中收集點。雖然細雨綿綿,但他們動作麻利,來回幾趟便將村道里的垃圾清運完畢。
今年30出頭的貢旦是村里的年輕黨員,2023年10月富欽村“十色服務隊”成立之初,他就毅然加入了隊伍。“今天是我們村每月一次的定期大掃除日子,作為村里生態環保志愿服務隊隊員,我應該身體力行,多出一份力,和村民們一起把家園打掃干凈。自從穿上這身綠馬甲,我就多了一份責任和擔當,能和家鄉父老一起守好村里良好的生態環境,我覺得很有成就感。”貢旦說。
“綠馬甲只是我們村服務隊的一類,還有紅、金、青、橙、紫、粉、藍、白、黃9個馬甲顏色的服務種類,分別對應政策法規宣講、產業發展、矛盾調處、民生保障、文化振興、控輟保學、治安聯防、應急處突、督導評估服務。”一旁,富欽村駐村第一書記丹沛達娃拍了拍身上的灰塵并接著說。
為有效解決聯系群眾不緊、組織不起來,村級治理“沙灘流水不到頭”的問題,哇賽鄉以紅色黨建為引領,以滿足群眾需求、強化基層治理、實干擔當和制度建設為宗旨,通過成立“紅、金、綠、青、橙、紫、粉、藍、白、黃”十色標志服務隊,做到“十色服務”覆蓋全鄉。
“整理”完村容村貌后,丹沛達娃一邊聯系產業發展服務隊隊員參讓,一邊徑直走向村里的生態燃料廠。“前幾天,產業發展服務隊隊員剛從西寧培訓回來,掌握了設備操作和維護技術,廠子也開始運轉起來,過去看看燃料生產、儲存得咋樣。”丹沛達娃說。
進入廠房,燃料生產設備隆隆作響,傳送帶上一堆堆牲畜糞便被送入壓縮機,不一會兒一塊塊成型的燃料就從壓縮孔中落至收集槽。見到參讓一個人忙不過來,丹沛達娃趕緊上前撐住編織袋口,和參讓一起將有機燃料有序裝袋儲存。
“參讓,咱們這生產好的燃料看著有模有樣,用起來怎么樣?”丹沛達娃問參讓。“書記,前天第一次試生產后,我特意帶了些回去試了試,燃燒效果還不錯。可能是前段時間一直下雨潮濕,生產出來的燃料有點受潮,如果在正常情況下,燃燒效果應該會更好。”參讓回答。
“對,這確實是個問題。看來咱們還得想辦法完善廠房的功能,盡快在儲存區鋪設防潮墊。燃料廠是今年村里盤活現有資源、推進產業振興、讓村民增收的重要項目之一,絕對不能馬虎。”丹沛達娃說。
“是的,書記,雨季對燃料的品質還是有影響的,得注意防潮。剛才我把生產好的燃料裝袋后,都放在了提前鋪好的硬紙板上。等防潮墊做好,我就把才旦和謝俄叫過來,手把手教他們設備操作和維護,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轉,到時候就等著訂單來了。”參讓笑著說。
“好啊,慢慢把村里其他人帶動起來搞生產,村上正在想辦法對接銷售渠道,你們一定把控好燃料品質,等著我們的好消息。”說罷,丹沛達娃又將電話撥給了富欽村黨支部書記肉旦,“肉旦書記,在忙嗎?有空咱們碰個頭。”
“書記,我正在鄉司法所調解室里給幾位村民解心結呢,就快結束了。”肉旦在電話那頭說。“行,那我這就過去找你。”掛了電話,丹沛達娃坐上車就往鄉上趕去。
來到鄉司法所調解室,坐在沙發中間的肉旦緊緊將兩邊村民的手和自己的手握在一起,“這不就握手言和了嘛,家庭里親戚之間難免有個磕磕碰碰,坐下來咱們一起聊一聊,說完其實也就那么回事。好了,既然心結解開了,就高高興興地回。第一書記來找我還有事要商量。”
“藍馬甲服務隊服務得好啊,不愧是咱們村里的金牌調解員!”“藍馬甲在身,服務不好村民會有意見啊。”丹沛達娃和肉旦相互打趣后,坐下來商討生態燃料的銷路問題。
“肉旦書記,我想過幾天咱們再去給鄉里匯報一下。廠子已經開始生產了,起步階段,在我們自己尋找銷路的同時,能不能請鄉里幫助協調縣里到州里有需求的商戶和企業,先拿些小訂單。”丹沛達娃說。
“同意,丹沛書記,我也跟鄉里的幾家個體戶聯系了,他們有意向訂購,可以先提供一些樣品試一試,我會隨時跟進。”肉旦說。
“好的,咱們一步步來,只要用心做,相信我們的生態燃料肯定不愁銷路。”丹沛達娃說。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