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片頭條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快遞員】“用行動守護每一個約定”
——記青海移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餓了么”外賣配送員于耀鋒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齊延迪
發布時間:2025-07-02 10:06:48
編輯:謝青玉
工作中的于耀鋒。本人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在廣袤無垠的柴達木盆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的街巷間,穿梭著這樣一群身影:他們身著標志性的藍色工裝、頭戴頭盔,騎著電動車,車后的保溫箱滿載餐盒,在車水馬龍中奔赴每一個約定。于耀鋒便是這群“藍騎士”中的一員,作為青海移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餓了么”團隊的一份子,他和伙伴們用日復一日的堅守,為這座高原城市傳遞著溫暖與便捷。

  6月29日,記者見到了來西寧出差的于耀鋒,談及對外賣工作的理解,他的眼神柔和而真誠,嘴角揚起溫和的笑意:“送外賣,說白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緣分,這種緣分可遇不可求。哪怕顧客點上百次外賣,我們或許也只有一次交接餐盒的機會,所以每次接單都格外珍惜。”

  這份珍惜的背后,隱藏著他一段艱難的人生轉折。

  2017年,創業失敗的于耀鋒,口袋里僅剩下1000元。看著妻子和兩個孩子,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扛起家庭的重擔。10歲跟隨父母來到格爾木的他,對這座城市的每一條街道都相對熟悉,加之外賣行業相對容易上手,于是他穿上藍色工裝,成為了一名穿梭在街頭巷尾的“藍騎士”,開啟人生新篇章。

  高原的天氣變幻莫測且毫不留情。盛夏,熾熱的太陽將柏油路面烤得發軟,蒸騰的熱浪模糊著視線;寒冬,凜冽的風雪凝成睫毛上的冰晶,電動車在結冰的路面上小心翼翼前行。無論晨昏,于耀鋒的身影總會出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日均3—4次的電瓶更換,年超十萬公里的騎行軌跡,這些數字不僅是他與城市對話的密碼,更是溫暖故事的無聲見證。

  “那是2018年的一個夜晚。”于耀鋒向記者緩緩講述起那段難忘的經歷。2018年9月18日晚,他到某小區配送訂單。不經意間,瞥見兩個身影在追逐。起初,他以為是兩個人鬧著玩,并未放在心上。當他完成配送準備離開時,一聲呼救聲突然劃破夜空。

  曾在部隊服役的經歷,賦予了他敏銳的反應力。他迅速停下電動車,三步并作兩步沖了過去。眼前的場景觸目驚心:一男子正對一女子施暴。于耀鋒一個箭步沖上前,憑借著敏捷的身手和過人的勇氣,迅速將施暴男子制服,并撥打110報警。直到民警和家屬趕到,他才匆匆趕往下一個配送點。事后,獲救女子與家屬送來錦旗致謝,他卻擺擺手,不好意思地笑著說:“這真的不算啥,換誰碰上這種事情,都不會袖手旁觀的。”

  在與記者交談中,于耀鋒總是謙遜地將話題引向團隊,反復提及自己是幸運的,能在一個溫暖團結友愛的團隊工作,與伙伴們攜手同行,是他職業生涯中最珍貴的際遇。

  “外賣行業里每天都有暖心故事發生,比我做得多、做得好的同事大有人在,這里藏龍臥虎著呢!”于耀鋒謙遜地說。在他看來,互幫互助早已成為這個群體的日常:遇到步履蹣跚的老人過馬路,他們總會停下電動車化身“臨時護衛”;顧客生病急需藥品,他們二話不說就繞道去藥店……

  從初入行的“菜鳥”到帶徒傳藝的老師傅,于耀鋒的保溫箱里不僅裝著餐食,更承載著責任。他常常對徒弟們念叨,“安全是底線,哪怕時間晚點都沒關系。”“城市這么美,我們要力所能及地保護她,不能隨手亂扔垃圾。”這些話語,如同一顆顆種子,悄然在徒弟們心中生根發芽。

  來自四川的徒弟小李說道:“剛到格爾木時人生地不熟,是師父手把手教我用App、記路線,告訴我與顧客商家的溝通技巧,還反復提醒我注意安全。現在我一個上午就能跑30多單了。師父教會我的,不僅是送外賣的技能,更是做人的溫度。”

  這些年,通過車輪丈量格爾木的每一寸土地,讓于耀鋒比導航更熟悉這座城市的脈絡。

  “就像這個小區,20號樓和21號樓離得老遠,晚上光線暗,不熟悉的人根本找不到。”于耀鋒拿起手機,打開手機相冊里的小區分布圖,向記者介紹,“其實也不是毫無規律可循,這片區域樓棟的編號是從上往下編的,那片是從下往上編的,做騎手一定要多留心、多觀察才行。”

  談及辛苦,他爽朗笑道:“苦是真苦,但甜也是真甜。”平臺推出的強制休息制度、惡劣天氣自動延長配送時間的智能算法、公司提高的保險金額、雨雪天免費提供的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都讓他倍感溫暖。最讓他動容的,是顧客的關懷與理解——暴雨天送餐被淋濕時,顧客遞來的干毛巾;不慎灑出湯汁時,那句溫暖的“沒關系,別放在心上”;還有那位接過外賣突然90度鞠躬致謝的顧客……“那一刻,覺得所有奔波都有了意義。”

  平凡日子里的溫暖點滴,照亮了于耀鋒在格爾木街頭奔波的每一個日夜。他感慨道:“外賣員是一個平凡卻偉大的職業,我們為獨居老人送去一份晚飯,為忙碌的上班族及時送上熱乎的餐食,為不便出門的人傳遞生活所需……每一次準時送達,每一句感謝,都像是完成了一次美好的約定,讓我覺得這份工作意義非凡。”

  在格爾木這座高原之城,還有無數個“于耀鋒”,他們騎著電動車,載著保溫箱,用同樣的熱忱與堅守,將溫暖傳遞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續寫著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約定。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吳曉軍:以優良作風保障新青海建設行穩致遠
省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
省委宣傳部2025年公開考錄公務員擬錄用人員公示
青海西寧:祁連路高架橋主體工程完工通車
青海西寧:“輕微不罰”暖人心 商戶致謝送錦旗
24H熱點
情系25載 山東漢子找到青海暖心大姐
一場跨越數百公里的生命接力
青海西寧:一個一個老舊小區破繭成蝶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青海瑪沁:查倉村的“...
【黨旗領航】黨建“微服務”匯聚民生“大溫暖”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快遞員】郵路寫忠誠 紅心映...
紅心向黨鑄忠誠——青海各地喜迎建黨104周年
【江源近觀】思政課上“一束光” 少年心中“一盞燈”
青海省黃南州以“強監督+暖服務”讓群眾幸福感更加...
青海引大濟湟工程全面竣工投入運行
熱點圖片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美食幸福一座城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露營基地逐夢人
【青春無畏 創業有路...
青海互助:油菜花開河湟美
青海互助:油菜花開...
【慶祝建黨104周年】青海互助舉行新發展黨員集中入黨宣誓儀式
【慶祝建黨104周年】...
【慶祝建黨104周年】西寧市城西區: 共赴一場紅色視覺盛宴
【慶祝建黨104周年】...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戈壁頭茬苜蓿迎豐收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
一場跨越數百公里的生命接力
一場跨越數百公里的...
青海西寧:一個一個老舊小區破繭成蝶
青海西寧:一個一個...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快遞員】“用行動守護每一個約定”
——記青海移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餓了么”外賣配送員于耀鋒

青海日報
2025-07-02 10:0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快遞員】“用行動守護每一個約定”
——記青海移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餓了么”外賣配送員于耀鋒

青海日報
2025-07-02 10:0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最美高原奮斗者·最美快遞員】“用行動守護每一個約定”
——記青海移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餓了么”外賣配送員于耀鋒

  • 2025-07-02 10:06:48
  • 來源:青海日報
工作中的于耀鋒。本人供圖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在廣袤無垠的柴達木盆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的街巷間,穿梭著這樣一群身影:他們身著標志性的藍色工裝、頭戴頭盔,騎著電動車,車后的保溫箱滿載餐盒,在車水馬龍中奔赴每一個約定。于耀鋒便是這群“藍騎士”中的一員,作為青海移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餓了么”團隊的一份子,他和伙伴們用日復一日的堅守,為這座高原城市傳遞著溫暖與便捷。

  6月29日,記者見到了來西寧出差的于耀鋒,談及對外賣工作的理解,他的眼神柔和而真誠,嘴角揚起溫和的笑意:“送外賣,說白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緣分,這種緣分可遇不可求。哪怕顧客點上百次外賣,我們或許也只有一次交接餐盒的機會,所以每次接單都格外珍惜。”

  這份珍惜的背后,隱藏著他一段艱難的人生轉折。

  2017年,創業失敗的于耀鋒,口袋里僅剩下1000元。看著妻子和兩個孩子,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扛起家庭的重擔。10歲跟隨父母來到格爾木的他,對這座城市的每一條街道都相對熟悉,加之外賣行業相對容易上手,于是他穿上藍色工裝,成為了一名穿梭在街頭巷尾的“藍騎士”,開啟人生新篇章。

  高原的天氣變幻莫測且毫不留情。盛夏,熾熱的太陽將柏油路面烤得發軟,蒸騰的熱浪模糊著視線;寒冬,凜冽的風雪凝成睫毛上的冰晶,電動車在結冰的路面上小心翼翼前行。無論晨昏,于耀鋒的身影總會出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日均3—4次的電瓶更換,年超十萬公里的騎行軌跡,這些數字不僅是他與城市對話的密碼,更是溫暖故事的無聲見證。

  “那是2018年的一個夜晚。”于耀鋒向記者緩緩講述起那段難忘的經歷。2018年9月18日晚,他到某小區配送訂單。不經意間,瞥見兩個身影在追逐。起初,他以為是兩個人鬧著玩,并未放在心上。當他完成配送準備離開時,一聲呼救聲突然劃破夜空。

  曾在部隊服役的經歷,賦予了他敏銳的反應力。他迅速停下電動車,三步并作兩步沖了過去。眼前的場景觸目驚心:一男子正對一女子施暴。于耀鋒一個箭步沖上前,憑借著敏捷的身手和過人的勇氣,迅速將施暴男子制服,并撥打110報警。直到民警和家屬趕到,他才匆匆趕往下一個配送點。事后,獲救女子與家屬送來錦旗致謝,他卻擺擺手,不好意思地笑著說:“這真的不算啥,換誰碰上這種事情,都不會袖手旁觀的。”

  在與記者交談中,于耀鋒總是謙遜地將話題引向團隊,反復提及自己是幸運的,能在一個溫暖團結友愛的團隊工作,與伙伴們攜手同行,是他職業生涯中最珍貴的際遇。

  “外賣行業里每天都有暖心故事發生,比我做得多、做得好的同事大有人在,這里藏龍臥虎著呢!”于耀鋒謙遜地說。在他看來,互幫互助早已成為這個群體的日常:遇到步履蹣跚的老人過馬路,他們總會停下電動車化身“臨時護衛”;顧客生病急需藥品,他們二話不說就繞道去藥店……

  從初入行的“菜鳥”到帶徒傳藝的老師傅,于耀鋒的保溫箱里不僅裝著餐食,更承載著責任。他常常對徒弟們念叨,“安全是底線,哪怕時間晚點都沒關系。”“城市這么美,我們要力所能及地保護她,不能隨手亂扔垃圾。”這些話語,如同一顆顆種子,悄然在徒弟們心中生根發芽。

  來自四川的徒弟小李說道:“剛到格爾木時人生地不熟,是師父手把手教我用App、記路線,告訴我與顧客商家的溝通技巧,還反復提醒我注意安全。現在我一個上午就能跑30多單了。師父教會我的,不僅是送外賣的技能,更是做人的溫度。”

  這些年,通過車輪丈量格爾木的每一寸土地,讓于耀鋒比導航更熟悉這座城市的脈絡。

  “就像這個小區,20號樓和21號樓離得老遠,晚上光線暗,不熟悉的人根本找不到。”于耀鋒拿起手機,打開手機相冊里的小區分布圖,向記者介紹,“其實也不是毫無規律可循,這片區域樓棟的編號是從上往下編的,那片是從下往上編的,做騎手一定要多留心、多觀察才行。”

  談及辛苦,他爽朗笑道:“苦是真苦,但甜也是真甜。”平臺推出的強制休息制度、惡劣天氣自動延長配送時間的智能算法、公司提高的保險金額、雨雪天免費提供的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都讓他倍感溫暖。最讓他動容的,是顧客的關懷與理解——暴雨天送餐被淋濕時,顧客遞來的干毛巾;不慎灑出湯汁時,那句溫暖的“沒關系,別放在心上”;還有那位接過外賣突然90度鞠躬致謝的顧客……“那一刻,覺得所有奔波都有了意義。”

  平凡日子里的溫暖點滴,照亮了于耀鋒在格爾木街頭奔波的每一個日夜。他感慨道:“外賣員是一個平凡卻偉大的職業,我們為獨居老人送去一份晚飯,為忙碌的上班族及時送上熱乎的餐食,為不便出門的人傳遞生活所需……每一次準時送達,每一句感謝,都像是完成了一次美好的約定,讓我覺得這份工作意義非凡。”

  在格爾木這座高原之城,還有無數個“于耀鋒”,他們騎著電動車,載著保溫箱,用同樣的熱忱與堅守,將溫暖傳遞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續寫著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約定。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齊延迪
編輯:謝青玉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