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2025 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全域旅游活力涌 消費動能再釋放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陳晨
發布時間:2025-05-23 17:34:45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在博物館沉浸式感受歷史底蘊,于土族故土園觀賞特色民俗展演,市民及游客可通過云閃付、攜程、美團等平臺領取文旅消費券,憑券享受文創產品、非遺手作、高原美食等消費滿減優惠。各地還創新推出農業生態觀光、高原徒步賽事、藏藥浴康養等“農體文旅商養”融合業態,全方位展現多元文化魅力……

  在高原最美時節,青海正從生態觀光游向深度文化體驗游加速升級,生動彰顯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展現出文旅消費市場的蓬勃活力。

QQ圖片20250521062841登山,是勇者的挑戰。陸廣濤 攝

  舌尖經濟燃熱浪 城鄉互動促消費

  5月19日,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卓扎灘原生態景區內熱鬧非凡。香氣四溢的麻辣燙引得游客排起長隊,點燃了當日美食節的“熱辣”;圍著“大地之鍋”,村民正翹首等待著熱乎出爐的烤土豆、烤土豬肉,熱騰騰的香氣刺激著味蕾;本地土特產洋芋粉條、焜鍋饃饃、蔥花土雞,更是受到游客熱捧。

  這里不設門扉,不立藩籬,煙火香氣化作綿長的繩索,牽引著食客的衣角款款而來;ブh威遠鎮以美食為媒,將“煙火氣”“文藝范”“鄉土味”巧妙融合在一起,打造了惠民消費場景;顒悠陂g,更有非遺香包展示和民俗文化演出,進一步豐富游客體驗。

  廣大農村居民不再僅僅是鄉村旅游的接待者,也是旅游的消費者。這種“家門口”的旅游活動,以其親民的鄉土氣息吸引了無數村民和游客打卡體驗。

  “大家一起吃洋芋、吃釀皮,一起載歌載舞,這樣的活動太熱鬧了。”

  旅游已經成為城鄉居民最有增長潛力的消費增長空間之一,旅游消費也從中心城鎮向農村市場梯度擴散。

  發放文旅“大禮包”,吸引更多人踏上旅途,已成為近年來各地促進旅游發展的“必選動作”。海東市在活動期間,聚焦“食、住、行、游、購、娛、學”七大場景,同步啟動各縣區各大旅游景區、景點的各項優惠活動。非遺展演與七大場景惠民套餐相映成趣,將頗具民族特色的各類項目打包呈現,從門票折扣到特色體驗活動,從民俗表演到文化研學項目,全方位滿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此外,海東市連續推出“周末放松·去趟海東”十條措施提升海東文旅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氣候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將海東市打造成為全省乃至西北地區“周末放松”首選打卡地,營造濃厚氛圍,讓海東魅力高頻曝光。

QQ圖片20250521062848青海省博物館周邊的文創店,商家展示文創產品。陳晨 攝

  雪山經濟鏈產業 體旅融合創新路

  “我就想去打卡網紅同款路線,但是落地青海后,這里好玩好吃的地方太多了,時間根本不夠。”來自深圳的游客黃穎說。

  “五一”假期,“人生第一座雪山”崗什卡雪峰火爆出圈,吸引了眾多外省游客來到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的祁連山·崗什卡雪峰景區,向人生的第一座雪山發起進攻。

  冰雪旅游的熱度持續攀升,這表明消費者對旅游體驗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為了增加游客體驗,祁連山·崗什卡雪峰景區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創新構建“雪山體驗”服務體系,開發“騎馬登峰”特色項目,推出雪線咖啡等特色商品。

  “與實物消費不同,旅游消費具有更強的帶動作用,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特點,文化、體育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將進一步放大相關消費的帶動效應。”門源縣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門源城投公司總經理蒲君春說。

  依托特色的登山滑雪和旅游觀光,門源縣積極發展拉馬經濟,帶動當地農牧民參與行李托運等服務保障;發展攤位經濟,售賣門源的特色農牧產品,帶動周邊群眾增收;發展向導經濟,在徒步和高山向導方面持續擴大和提升專業水平,讓游客可以盡情體驗滑雪、徒步等冰雪運動;積極開展登山、滑雪賽事,讓游客“跟著賽事去旅行”,進一步深入祁連山下,參與到非遺展演中,感受獨特的地域風情。

  冰雪旅游的“冷”資源變成了“熱”經濟。海北州立足高原冰雪資源,創新推出“冰雪+”發展模式,同步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服務,讓傳統冬閑季變身旅游黃金期。進一步深挖文化資源,開發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來吸引游客,激發旅游消費潛力。

QQ圖片20250521062854互助縣油嘴灣景區游人如織。陳晨 攝

  文物IP賦新能 文創消費續文脈

  “我是在網上刷到青海省博物館這個文創冰箱貼的,覺得很有地方特色,想帶回去給朋友當伴手禮。”為了買到心儀的文創產品,來自浙江的游客朱念然將青海之旅的最后一站定在了青海省博物館。

  文創風潮持續出圈的背后,是博物館熱的興起。青海省博物館“1+3”主題展覽自開展以來參觀人數屢創歷史新高,2024年共接待各界游客81.4萬人次,今年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12萬人次。

  “青海省博物館作為我青海旅游的最后一站,真是不虛此行。”朱念然說,當天恰好遇上《讓歷史走出博物館——文成公主進藏》沉浸式演繹活動,和館內正在展出的“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中有關唐蕃古道和文成公主進藏的內容相關,舞蹈表演活動生動再現歷史盛事,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更好地滿足游客深度旅游體驗需求。

  通過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讓文物“流量”直接轉化為文創“銷量”。此前,社火展演火爆出圈。千戶營高臺、塔爾寺正月十五燈會和英歌舞、“南獅”等創新節目交流演出“圈粉”無數,更是通過“非遺年貨購物月”帶火河湟香包、排燈擺件、藏藥香皂等“非遺好物”。

  旅游“熱”,消費“興”。青海持續提升“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文旅品牌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全方位展現青海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助推“農體文旅商養”深度融合發展。

  通過接連涌現的新業態、不斷“上新”的旅游產品、日益豐富的消費場景,青海正在全面激活全時段文旅消費,更好滿足游客多元消費需求。

 。▉碓矗呵嗪H請螅

推薦閱讀
青海省政協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召開 吳曉軍講話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召開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2024年青海"昆侖英才·青海學者"項目擬入選人員
青海省雙擁模范單位和雙擁模范個人擬表彰對象
西寧市舉辦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宣傳活動
西寧市區擬增設5處“拉鏈式”交替通行設施
24H熱點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體驗冰壺的歡笑與期許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攜程發布端午出游趨勢...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追風!解鎖高原文旅新體驗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登一次雪山看一次青海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舌尖上的河湟記憶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傳承與煥新:老街再出發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且尋街巷深處 邂逅市井...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體育作墨 大地揮毫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游客暢享美食美景 青海...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杜鵑花開映山鄉
熱點圖片
家住央隆:晨昏雁鶴兩相聞——走進祁連山國家公園⑤
家住央。撼炕柩泮Q...
青海風采綻山城 合作共贏啟新程 ——第七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見聞
青海風采綻山城 合作...
援青院長的“三重擔當”詮釋醫者初心——記果洛州瑪沁縣人民醫院院長(援青)、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朱鑫璞
援青院長的“三重擔...
光影流轉間 共赴青海文旅之約
光影流轉間 共赴青海...
探秘青海:深度全景體驗之旅
探秘青海:深度全景...
指尖上的千年
指尖上的千年
文創里的青海
文創里的青海
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生態攝影師鏡頭里的祁連山生靈
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全域旅游活力涌 消費動能再釋放

青海日報
2025-05-23 17:3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全域旅游活力涌 消費動能再釋放

青海日報
2025-05-23 05:3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全域旅游活力涌 消費動能再釋放

  • 2025-05-23 05:34:45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在博物館沉浸式感受歷史底蘊,于土族故土園觀賞特色民俗展演,市民及游客可通過云閃付、攜程、美團等平臺領取文旅消費券,憑券享受文創產品、非遺手作、高原美食等消費滿減優惠。各地還創新推出農業生態觀光、高原徒步賽事、藏藥浴康養等“農體文旅商養”融合業態,全方位展現多元文化魅力……

  在高原最美時節,青海正從生態觀光游向深度文化體驗游加速升級,生動彰顯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展現出文旅消費市場的蓬勃活力。

QQ圖片20250521062841登山,是勇者的挑戰。陸廣濤 攝

  舌尖經濟燃熱浪 城鄉互動促消費

  5月19日,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卓扎灘原生態景區內熱鬧非凡。香氣四溢的麻辣燙引得游客排起長隊,點燃了當日美食節的“熱辣”;圍著“大地之鍋”,村民正翹首等待著熱乎出爐的烤土豆、烤土豬肉,熱騰騰的香氣刺激著味蕾;本地土特產洋芋粉條、焜鍋饃饃、蔥花土雞,更是受到游客熱捧。

  這里不設門扉,不立藩籬,煙火香氣化作綿長的繩索,牽引著食客的衣角款款而來。互助縣威遠鎮以美食為媒,將“煙火氣”“文藝范”“鄉土味”巧妙融合在一起,打造了惠民消費場景;顒悠陂g,更有非遺香包展示和民俗文化演出,進一步豐富游客體驗。

  廣大農村居民不再僅僅是鄉村旅游的接待者,也是旅游的消費者。這種“家門口”的旅游活動,以其親民的鄉土氣息吸引了無數村民和游客打卡體驗。

  “大家一起吃洋芋、吃釀皮,一起載歌載舞,這樣的活動太熱鬧了。”

  旅游已經成為城鄉居民最有增長潛力的消費增長空間之一,旅游消費也從中心城鎮向農村市場梯度擴散。

  發放文旅“大禮包”,吸引更多人踏上旅途,已成為近年來各地促進旅游發展的“必選動作”。海東市在活動期間,聚焦“食、住、行、游、購、娛、學”七大場景,同步啟動各縣區各大旅游景區、景點的各項優惠活動。非遺展演與七大場景惠民套餐相映成趣,將頗具民族特色的各類項目打包呈現,從門票折扣到特色體驗活動,從民俗表演到文化研學項目,全方位滿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此外,海東市連續推出“周末放松·去趟海東”十條措施提升海東文旅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氣候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將海東市打造成為全省乃至西北地區“周末放松”首選打卡地,營造濃厚氛圍,讓海東魅力高頻曝光。

QQ圖片20250521062848青海省博物館周邊的文創店,商家展示文創產品。陳晨 攝

  雪山經濟鏈產業 體旅融合創新路

  “我就想去打卡網紅同款路線,但是落地青海后,這里好玩好吃的地方太多了,時間根本不夠。”來自深圳的游客黃穎說。

  “五一”假期,“人生第一座雪山”崗什卡雪峰火爆出圈,吸引了眾多外省游客來到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的祁連山·崗什卡雪峰景區,向人生的第一座雪山發起進攻。

  冰雪旅游的熱度持續攀升,這表明消費者對旅游體驗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為了增加游客體驗,祁連山·崗什卡雪峰景區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創新構建“雪山體驗”服務體系,開發“騎馬登峰”特色項目,推出雪線咖啡等特色商品。

  “與實物消費不同,旅游消費具有更強的帶動作用,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特點,文化、體育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將進一步放大相關消費的帶動效應。”門源縣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門源城投公司總經理蒲君春說。

  依托特色的登山滑雪和旅游觀光,門源縣積極發展拉馬經濟,帶動當地農牧民參與行李托運等服務保障;發展攤位經濟,售賣門源的特色農牧產品,帶動周邊群眾增收;發展向導經濟,在徒步和高山向導方面持續擴大和提升專業水平,讓游客可以盡情體驗滑雪、徒步等冰雪運動;積極開展登山、滑雪賽事,讓游客“跟著賽事去旅行”,進一步深入祁連山下,參與到非遺展演中,感受獨特的地域風情。

  冰雪旅游的“冷”資源變成了“熱”經濟。海北州立足高原冰雪資源,創新推出“冰雪+”發展模式,同步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服務,讓傳統冬閑季變身旅游黃金期。進一步深挖文化資源,開發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來吸引游客,激發旅游消費潛力。

QQ圖片20250521062854互助縣油嘴灣景區游人如織。陳晨 攝

  文物IP賦新能 文創消費續文脈

  “我是在網上刷到青海省博物館這個文創冰箱貼的,覺得很有地方特色,想帶回去給朋友當伴手禮。”為了買到心儀的文創產品,來自浙江的游客朱念然將青海之旅的最后一站定在了青海省博物館。

  文創風潮持續出圈的背后,是博物館熱的興起。青海省博物館“1+3”主題展覽自開展以來參觀人數屢創歷史新高,2024年共接待各界游客81.4萬人次,今年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12萬人次。

  “青海省博物館作為我青海旅游的最后一站,真是不虛此行。”朱念然說,當天恰好遇上《讓歷史走出博物館——文成公主進藏》沉浸式演繹活動,和館內正在展出的“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中有關唐蕃古道和文成公主進藏的內容相關,舞蹈表演活動生動再現歷史盛事,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更好地滿足游客深度旅游體驗需求。

  通過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讓文物“流量”直接轉化為文創“銷量”。此前,社火展演火爆出圈。千戶營高臺、塔爾寺正月十五燈會和英歌舞、“南獅”等創新節目交流演出“圈粉”無數,更是通過“非遺年貨購物月”帶火河湟香包、排燈擺件、藏藥香皂等“非遺好物”。

  旅游“熱”,消費“興”。青海持續提升“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文旅品牌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全方位展現青海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助推“農體文旅商養”深度融合發展。

  通過接連涌現的新業態、不斷“上新”的旅游產品、日益豐富的消費場景,青海正在全面激活全時段文旅消費,更好滿足游客多元消費需求。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陳晨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