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2025 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3D打印讓歷史文物可觸可感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董潔
發布時間:2025-05-23 17:34:45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5月20日,文化旅游節數智文旅體驗館,“數字文博”展示區氛圍熱烈。一塊屏幕播放著3D打印在文物領域應用的介紹,一旁的工作人員專注于電腦前,調試著設備。展臺上,形態各異的3D打印文物模型,吸引著眾人駐足。

  3D打印,宛如一股神奇的力量,重塑著文物展示與傳承的方式。在數字文博的世界里,它讓古老與現代完美交融。

  通過三維掃描,文物的每一處細節都被精準抓取,隨后3D打印大顯神通,逼真的文物“仿生體”應運而生。工作人員指著展臺上的模型說道:“就像展臺上這個獨特的模型,它以3D打印技術復刻而來,造型別致,細節之處盡顯匠心。原本的文物承載著悠久的歷史記憶,通過3D打印,它的每一處線條、每一個輪廓都被原汁原味地呈現。”

  以往,珍貴文物出于保護需要,難以讓大眾近距離接觸。但3D打印打破了這一局限。游客可以圍在展臺前,端詳這件青銅器模型,感受它的造型之美。現場一位參觀者輕輕拿起模型,感慨道:“以前只能隔著玻璃看文物,現在能親手觸摸,這種感覺太不一樣了,歷史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

  不僅如此,3D打印在文物修復方面也有著巨大潛力。一些因歲月侵蝕、意外破損的文物,通過3D打印可以精準復制出缺失部分,再進行拼接修復,讓文物重現昔日風采。

  3D打印技術與數字文博的結合,為人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歷史深處的新窗口。它讓文物不再是博物館展柜里遙不可及的存在,而是能真正走進大眾生活,以一種更親近的姿態,傳遞著歷史文化的魅力,讓古老的文明在新時代綻放出別樣的光彩。

  (來源:青海日報)

推薦閱讀
青海省政協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召開 吳曉軍講話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召開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2024年青海"昆侖英才·青海學者"項目擬入選人員
青海省雙擁模范單位和雙擁模范個人擬表彰對象
西寧市舉辦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宣傳活動
西寧市區擬增設5處“拉鏈式”交替通行設施
24H熱點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體驗冰壺的歡笑與期許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攜程發布端午出游趨勢...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追風!解鎖高原文旅新體驗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登一次雪山看一次青海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舌尖上的河湟記憶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傳承與煥新:老街再出發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且尋街巷深處 邂逅市井...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體育作墨 大地揮毫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游客暢享美食美景 青海...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杜鵑花開映山鄉
熱點圖片
家住央隆:晨昏雁鶴兩相聞——走進祁連山國家公園⑤
家住央隆:晨昏雁鶴...
青海風采綻山城 合作共贏啟新程 ——第七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見聞
青海風采綻山城 合作...
援青院長的“三重擔當”詮釋醫者初心——記果洛州瑪沁縣人民醫院院長(援青)、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朱鑫璞
援青院長的“三重擔...
光影流轉間 共赴青海文旅之約
光影流轉間 共赴青海...
探秘青海:深度全景體驗之旅
探秘青海:深度全景...
指尖上的千年
指尖上的千年
文創里的青海
文創里的青海
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生態攝影師鏡頭里的祁連山生靈
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3D打印讓歷史文物可觸可感

青海日報
2025-05-23 17:3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3D打印讓歷史文物可觸可感

青海日報
2025-05-23 05:34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特刊】3D打印讓歷史文物可觸可感

  • 2025-05-23 05:34:45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5月20日,文化旅游節數智文旅體驗館,“數字文博”展示區氛圍熱烈。一塊屏幕播放著3D打印在文物領域應用的介紹,一旁的工作人員專注于電腦前,調試著設備。展臺上,形態各異的3D打印文物模型,吸引著眾人駐足。

  3D打印,宛如一股神奇的力量,重塑著文物展示與傳承的方式。在數字文博的世界里,它讓古老與現代完美交融。

  通過三維掃描,文物的每一處細節都被精準抓取,隨后3D打印大顯神通,逼真的文物“仿生體”應運而生。工作人員指著展臺上的模型說道:“就像展臺上這個獨特的模型,它以3D打印技術復刻而來,造型別致,細節之處盡顯匠心。原本的文物承載著悠久的歷史記憶,通過3D打印,它的每一處線條、每一個輪廓都被原汁原味地呈現。”

  以往,珍貴文物出于保護需要,難以讓大眾近距離接觸。但3D打印打破了這一局限。游客可以圍在展臺前,端詳這件青銅器模型,感受它的造型之美。現場一位參觀者輕輕拿起模型,感慨道:“以前只能隔著玻璃看文物,現在能親手觸摸,這種感覺太不一樣了,歷史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

  不僅如此,3D打印在文物修復方面也有著巨大潛力。一些因歲月侵蝕、意外破損的文物,通過3D打印可以精準復制出缺失部分,再進行拼接修復,讓文物重現昔日風采。

  3D打印技術與數字文博的結合,為人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歷史深處的新窗口。它讓文物不再是博物館展柜里遙不可及的存在,而是能真正走進大眾生活,以一種更親近的姿態,傳遞著歷史文化的魅力,讓古老的文明在新時代綻放出別樣的光彩。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董潔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