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生態文明高地
【也說】生態建設既要保護也需治理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宋翠茹
發布時間:2024-11-20 10:09:26
編輯:孔令磊

  “生態似水,發展如舟。”生態建設,既要保護,也需治理。近年來,青海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每座山、每條河、每座城、每個企業、每個人出發,叩開生態之門,匯聚綠色生態之力。

  今日之青海,以產業“四地”建設為契機,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

  面向未來,我們要繼續堅持綠色經濟發展方向,更好地服務和支撐高質量發展。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我們要厚植傳統優勢,增強創新優勢,以新的發展理念,鍛造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扎實推進“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著力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生態經濟體系。

  要立足自身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以“現代化+生態+科學”的發展理念為引領,壓實責任,強化資金、人力保障,加快推進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將保護和治污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因地制宜壯大“綠色經濟”,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指數的增長點。

  通過此次對海東市樂都區污水處理廠的實地采訪,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地處湟水河南岸的海東市樂都區污水處理廠的建成投運,尤其是該廠尾水人工濕地處理與生態建設項目的實施,通過打造“小微濕地+”與環境治理結合,能夠有效減少水體污染、改善湟水河流域生態環境,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提高城市現代化建設水平,有效傳遞了生態治理的接力棒,為海東市及青海的生態環境、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全省各地的生態文明建設拓展了新路徑,開拓了新思路。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省政府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先后召開 吳曉軍主持
李釗偉:幫玉樹建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
青海:西寧機場開通直飛海南博鰲航線
關于青海省首屆“十佳期刊”推薦結果的公示
第34屆中國新聞獎 18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揭曉
簽約50億元!海北州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簽約
西寧市舉行“夏都先鋒紅騎手”發布儀式
24H熱點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希望...
【生態觀察】漫山沙棘好風景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以綠為...
牢記總書記囑托 守護好黃河源頭 三江源國家公園黃...
【祖國好 家鄉美】秋染黃河生態美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救助小原羚 守護家園美...
青海省生態環境執法機構規范化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2023年青海省各市州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發布 ...
祁連山國家公園(候選區)海北片區首次發現黑鸛
三江源發現新物種玉樹管鼻蝠
熱點圖片
【鄉村振興在青!柯奖橐吧臣凹t”
【鄉村振興在青!...
【經濟聚焦】污水處理的樂都實踐
【經濟聚焦】污水處...
【祖國好 家鄉美】大美青海 活力之地
【祖國好 家鄉美】大...
“熟人社區”:讓陌鄰變睦鄰
“熟人社區”:讓陌...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黨旗輝映新征程 實干篤行在一線】鄉村振興路上一道別樣風景線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
積石山6.2級地震青海震區重建搬遷安置點全部通電
積石山6.2級地震青海...
咬定目標 向“新”向“綠”強動能——青海前三季度經濟亮點觀察④
咬定目標 向“新”向...
世界金獎是這樣煉出來的
世界金獎是這樣煉出來的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也說】生態建設既要保護也需治理

青海日報
2024-11-20 10:0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也說】生態建設既要保護也需治理

青海日報
2024-11-20 10:0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也說】生態建設既要保護也需治理

  • 2024-11-20 10:09:26
  • 來源:青海日報

  “生態似水,發展如舟。”生態建設,既要保護,也需治理。近年來,青海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每座山、每條河、每座城、每個企業、每個人出發,叩開生態之門,匯聚綠色生態之力。

  今日之青海,以產業“四地”建設為契機,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

  面向未來,我們要繼續堅持綠色經濟發展方向,更好地服務和支撐高質量發展。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我們要厚植傳統優勢,增強創新優勢,以新的發展理念,鍛造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扎實推進“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著力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生態經濟體系。

  要立足自身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以“現代化+生態+科學”的發展理念為引領,壓實責任,強化資金、人力保障,加快推進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將保護和治污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因地制宜壯大“綠色經濟”,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指數的增長點。

  通過此次對海東市樂都區污水處理廠的實地采訪,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地處湟水河南岸的海東市樂都區污水處理廠的建成投運,尤其是該廠尾水人工濕地處理與生態建設項目的實施,通過打造“小微濕地+”與環境治理結合,能夠有效減少水體污染、改善湟水河流域生態環境,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提高城市現代化建設水平,有效傳遞了生態治理的接力棒,為海東市及青海的生態環境、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全省各地的生態文明建設拓展了新路徑,開拓了新思路。

作者 宋翠茹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